碧水映初心 護水築忠誠——單縣高老家鎮鎮級河湖長張傳剛的治水故事‌

夏日初至,單縣高老家鎮的河道旁綠柳成蔭,碧波盪漾。記者沿着翻身河一路行走,偶遇村民在河邊樹下納涼,談及河道變化,村民王立勇豎起大拇指:“過去這裡垃圾漂浮、臭氣熏天,如今水清了,魚蝦也回來了,多虧了張河長!”他口中的“張河長”,正是高老家鎮鎮級河湖長張傳剛。

風雨無阻守一線

腳步丈量“責任河”‌

高老家鎮地處單縣西部,7條河流穿境而過,其中5條發源於鎮內。河網密佈滋養了7萬羣衆,卻也給治水護河帶來挑戰。自2021年擔任鎮級河湖長以來,張傳剛的手機裡便存着一張“巡河日曆”:每半個月一次全覆蓋巡查,雷打不動。

“河道問題必須抓早抓小。”這是他的口頭禪。去年夏天,他在巡查時發現一處隱蔽排污口,立即協調環保部門溯源排查。面對非法取土、垃圾傾倒等“老大難”問題,他帶領村級河長挨家挨戶走訪,在重點河段加裝監控設備,織密“人防+技防”防護網。

創新機制聚合力

治水難題變“全民考題”‌

“單靠一個人巡河,治標難治本。”張傳剛創新推出“河長+網格員+志願者”三級聯動機制,發動志願者組建“青年巡河先鋒隊”,定期開展“清河行動”。同時,制定河道考覈辦法,確保河湖治理責任落實到人。

在宣傳教育方面,張傳剛充分利用宣傳欄、條幅、微信羣等多種形式,向羣衆普及河湖保護知識,增強環保意識。他還結合“世界水日”“環保宣傳日”等活動,組織村民參與河道清理,激發羣衆保護水環境的熱情。

危急時刻顯擔當

護河安瀾寫忠誠‌

2024年汛期,一場暴雨讓張傳剛經歷了履職以來最驚心動魄的24小時。強降雨導致河堤瀕臨垮塌,危急關頭,張傳剛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幹部羣衆搶修加固,並全程監督工程質量,最終確保河堤安全,減少了羣衆財產損失。

裝沙袋、打木樁、加固堤壩……張傳剛一邊指揮羣衆,一邊協調挖掘機疏通堵塞河道。泥漿濺滿雨衣,膠鞋陷進淤泥,他始終守在搶險一線,直到險情解除。

回憶起當時場景,村民們仍心有餘悸。而張傳剛只是擺擺手:“守河就是守家,換了誰都會這麼做。”

碧水長流幸福長

生態畫卷徐徐展‌

如今的高老家鎮,河湖治理成果已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全鎮河道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沿岸新建的親水公園成爲村民休閒打卡地,曾經的“臭水溝”翻身河蛻變爲“生態景觀廊道”。

站在河畔,張傳剛望向遠方:“每條河都是鄉親們的‘幸福河’,護好它們,就是護住鄉村振興的根。”他的巡河日誌本上,新一頁記錄着接下來的計劃——推動智慧河湖管理平臺建設,讓科技爲碧水保駕護航。

綠水無言,長流爲證。這位基層河湖長的腳步,依然堅定地丈量着鎮內的7條河流……

菏澤日報記者 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