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名片還薄、比兩張特大號牀墊還大的玻璃基板,與非遺技藝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非遺技藝遇上科技材料,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日前,在康寧進入中國市場二十週年活動上,國家級非遺技藝“掐絲琺琅彩砂畫”在康寧玻璃上緩緩綻放,金絲勾勒的輪廓細膩流暢,彩砂填色層層疊染,科技與文化交相輝映。
記者注意到,此次活動中採用的康寧玻璃底板正是其熔融下拉制程生產過程中可回收再利用的玻璃邊角料。康寧顯示科技中國總裁兼總經理曾崇凱揭秘,這一技術便是康寧引以爲傲的“看家本領”——利用重力讓玻璃熔液在空中自然下拉、冷卻固化,最終形成一片片純淨、輕薄、平整且具有穩定性能的玻璃。
“目前,康寧最新研發的10.5代玻璃基板能做到比名片還薄、比兩張特大號雙人牀墊還大,爲廣大消費者帶來更高清、更沉浸式的視覺體驗。”他說。
據介紹,作爲材料科學領域全球領先的創新者之一,康寧於1964年發明了熔融下拉制程以生產平板玻璃,助力了液晶顯示的誕生。六十多年來,康寧始終不斷精進工藝——從早期雙手可握的小尺寸玻璃基板,到10.5代玻璃基板。如今,這項技術的應用早已超越顯示領域,廣泛延伸至半導體、通信、建築等多個行業,成爲多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可以說,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還是城市中的智慧屏幕,這一片片純淨的玻璃,正悄然構建着我們與數字世界的視覺連接。康寧也以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讓先進材料走入日常,用幕後的科技創新點亮美好生活。”曾崇凱說。
而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康寧顯示科技便秉持“早週期佈局+戰略性本土化”策略,構建起最大至10.5代的先進顯示玻璃供應網絡,將其全球70%的產能佈局於中國。二十年間,顯示科技業務累計在華投資超過60億美元,擁有8處生產基地與1個物流分撥中心,並以技術創新攜手京東方、TCL華星、天馬、維信諾等本地龍頭企業,共同推動中國顯示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灣區,康寧量產的10.5代玻璃,尺寸約3米乘3米,皆通過空中連廊直連本土客戶產線,實現了高效環保的交付模式。
此外,作爲顯示產業的核心賦能者之一,康寧也在不斷以本土技術創新驅動行業變革,如在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康寧聯合天馬發佈行業首創的雙13英寸多曲率一體黑OLED與滑移式OLED顯示屏,爲車載柔性顯示帶來全新想象空間。
“過去二十年,康寧顯示科技與中國顯示產業共同成長。”曾崇凱表示,立足新起點,我們將繼續以創新爲核心,深化本土化佈局,助力中國引領全球顯示產業發展。
原標題:《比名片還薄、比兩張特大號牀墊還大的玻璃基板,與非遺技藝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欄目主編:唐瑋婕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