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中港河」再現 臺中市砸1.5億元改善靜宜到弘光道路排水
臺灣大道經過靜宜大學到弘光科大一帶,遇上豪大雨往往積淹水,形成「中港河」。圖/民衆提供
臺中市沙鹿區的靜宜大學到弘光科大一帶由於地勢原因,該段臺灣大道大雨時常出現積淹水,被民衆戲稱爲「中港河」。市府投入餘1.5億元改善道路與排水設施,排水箱涵均與道路改善已完工,將再施作弘光科大到北勢溪坡地的排水改善,預計今年底前完工。
臺中市政府今天開市政會議,建設局提案,弘光科大到北勢溪段坡地排水改善計劃,市府爭取農水署補助900萬元,地方配合款900萬元,請議會先行墊付中央補助款的900萬元,會中通過送議會審議。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沙鹿區的靜宜大學到弘光科大一帶,約1.5公里長的臺灣大道六段到七段長期有水患,經過多年治理,去年訂定「靜宜大學及弘光科大周邊行車安全暨道路改善工程」,第一部分道路改善工程獲中央補助6800萬元,地方自籌6800萬元,7月已完工。
陳大田指出,道路改善工程除了本身的人行道改善,還有排水系統優畫,加大並拓寬與水箱涵190公尺,增加排洪效率,並加大植栽帶提高雨水自然滲透;經過今年7月的丹納絲颱風、7月底強降雨考驗,已初步展現成效。計劃第二部分就是弘光科大到北勢溪段坡地排水改善,預計今年底完工。
市長盧秀燕說,這1.5公里由於地勢陡峭,以前儘管施作排水箱涵,遇上豪大雨或颱風仍會形成「小河」,可能導致行人或機車被衝倒,幾十年來一直難以改善;時代在進步,工法會更先進,第一部分完工後,今年雨災已有明顯改善,待第二部分也施作完成,這一帶積淹水的狀況將大幅緩解。
臺中市斥資1.5億元改善靜宜到弘光長約1.5公里的排水,獲中央補助50%,預計今年底完工,盼改善積淹水問題。圖/臺中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