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兒童過度用手機 3大電信門市助家長設定管控

▲教育部與電信業者合作,協助家長對孩童手機進行使用管理設定。(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3C裝置與兒少生活日益緊密,教育部今天宣佈4大行動方案,包括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教導家長如何設定孩童手機使用時間管制與過濾不當內容,並和3大電信業者合作,今年9月開學前,家長可到指定門市進行手機使用管理設定或軟體安裝的服務。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和NCC、家長及教師團體、電信業者等單位共同舉辦「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記者會,並宣佈「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強化家長數位素養與親職教育、整合學校資源深入校園宣導、結合社會資源擴大數位風險防護效能」等4大行動方案,進行兒少數位風險防治。

鄭英耀在致詞時提到,看完美國教授主筆的《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讓我心驚膽跳」,而從歐美的研究發現,隨着科技與網路快速發展,青少年普遍擁有手機,儘管青少年只是按贊、轉傳或自拍,但身心與時間被大量佔用,忽略親友感情,同時也帶來青少年憂鬱、焦慮等負面影響。

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補充說,根據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調查,113年度國內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已達3.96小時,首次接觸網路年齡從8.7歲降至7.1歲,顯示3C裝置與兒少生活日益緊密,而色情與暴力是兒少最大網路風險,根據iWIN統計,112年受理3007件申訴案件中,光是色情案件就佔58.3%,暴力則佔11.64%,而且網路也帶來焦慮與自傷風險,近年兒少重度憂鬱變多,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網路影響。

彭富源進一步表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遭遇網路霸凌的兒少,其自傷風險評分達6.45分,接近高風險族羣標準,而性私密影像外流更被視爲兒少自傷風險最高的危險因子。加上兒少數位風險防治是全球共識,法國從2018年起即立法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紐西蘭在2024年推動中小學禁手機政策,所以教育部也推動四大行動方案。

彭富源指出,行動方案的首要是推廣免費數位工具包,教育部透過盤點實用、易上手的免費數位工具,並製作圖解手冊與教學影片,協助家長設定使用時間、過濾不當內容等,提供免費數位工具包操作手冊及教學影片連結,未來會透過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加以宣導。

彭富源表示,未來會整合學校資源深入校園宣導,同時與三大電信業者合作,今年9月開學前,提供家長到指定門市進行手機設定或軟體安裝服務,家長只需攜帶教育部宣導文宣並簽署同意書即可,詳細方案將在後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