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池爲何止步100Wh?背後原因很簡單
這幾年無論其他硬件配置再怎麼更新,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容量到99Wh、100Wh似乎就躺平了。蘋果MacBook Pro 16從M1到M4代,電池容量一直是100Wh未變過。而Windows筆記本廠商裡最喜歡堆料的就是微星和機械革命了。微星這邊的創造者16 AI+和泰坦18 Pro,電池容量爲99.5Wh。機械革命這邊無論是遊戲本線的耀世/蒼龍16Ultra,還是輕薄本線的無界15X Pro,電池容量頂破天也就99Wh。這是爲什麼?
注:MacBook Pro 16的實際額定容量爲99.6Wh,100Wh可以看作四捨五入的宣傳語。
注:微星和機械革命筆記本,電池容量也僅堆到了99.9Wh和99Wh
其實聰明的小夥伴根據一些切身的經歷,可能已經猜到端倪了,比如今年爆出的鋰電池鼓包事件。在很多特殊場合,特別是密閉空間運輸途中,對鋰電池的額定容量,其實都是有嚴格把關限制的。我國民航運輸中對鋰電池的管理規定,參考的是國際民航組織《危險物品安全航空運輸技術細則》。這個細則中明確提到以下幾點:
第一, 旅客或機組成員爲個人自用內含鋰或鋰離子電池芯或電池的便攜式電子裝置 (手錶、計算器、照相機、手機、手提電腦、便攜式攝像機等),應作爲手提行李攜帶登機,並且鋰金屬電池的鋰含量不得超過2克,鋰離子電池的額定能量值不得超過100Wh;
第二, 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的,經航空公司批准後可以裝在交運行李或手提行李中的設備上;
第三, 超過160Wh的鋰電池嚴禁攜帶;
第四, 經航空公司批准的100 -160Wh的備用鋰電池只能攜帶兩個。
注:要求嚴格的航司,在起飛前會要求乘客將筆記本電腦關機收入包中,所遵照的就是上面的第一條“手提電腦應作爲手提行李攜帶登機”。
你看,這個被反覆提到的100Wh,就是航空運輸中對電池容量考察的一個分水嶺。試想一下,如果你經常帶筆記本出差坐飛機,每次都要申請特批,才能隨包攜帶,這你也受不了。
如果追根溯源,你會發現這些對鋰電池的要求,來自一些應用更廣泛的強制標準,比如聯合國《危險貨物運輸試驗和標準手冊》第38.3款,簡稱UN 38.3。而UN 38.3中引用的很多條款,又來自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各項認證和測試標準,比如IEC 62281、IEC 61960、IEC62133等等。這些標準涵蓋了從手機電腦,到新能源車電池,甚至工業儲能系統,所有日常涉及鋰電池運輸的情況。UN 38.3不僅規定了鋰電池在運輸過程中須採取的包裝方式,而且提供了一系列測試,用來確保鋰電池在運輸過程中能夠承受各種極端條件。
簡單來說,需要運輸的電池容量越大,需要通過的測試標準就越嚴苛。比如針對超100Wh額定容量的電池,需要廠商遵循更嚴格的測試、包裝和申報流程。這勢必會大大增加筆記本電池的整體成本。所以廠商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遵守100Wh的容量上限,當然不排除未來有筆記本產品設計成雙電池,來繞開100Wh“紅線”。比如以前的ThinkPad T470、T470s、T480就是經典雙電池的設計,一塊內置電池、一塊外置可拆卸電池,過機場安檢的時候,只需要把外置電池拆掉,就可以看作是兩塊單獨鋰電池,分別計算運輸標準。
現如今筆記本越做越輕薄,已經很難看到類似ThinkPad老機型這種天才的設計思路了。而牛叔大膽預測,今後的筆記本電腦更多會在功耗上做優化來提升續航。比如前段時間英特爾推動的“靜音高能模式”就是很好的思路。只要雙電池技術不再成爲主流,如今筆記本上100Wh電池容量,就基本宣告卡死了。就好像裁縫裁衣服,布料就只給了這麼多了,怎麼在有限範圍內又要長續航又要高性能,這就很考驗老裁縫們“綿裡藏針”的技術活了。(成語釋義:綿裡藏針比喻外表看着善良,實則包藏禍心。也比喻表面柔和,內裡剛硬。此處用的是該成語第二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