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美妝這半年,用錢砸出來的口紅效應| 消費巴士
《成爲雅詩蘭黛》一書裡,雅詩蘭黛創始人的兒子萊納德·蘭黛提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女性會在削減其他昂貴支出的同時,購買能負擔得起的美妝產品來解壓,這被稱爲“口紅效應”。
就算是戰火紛飛的二戰時期,“口紅效應”依然奏效,但它似乎在今年的中國市場消失了。
從大盤看,上半年我國化妝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1%,據不完全統計,這半年至少有24個品牌宣佈閉店或者退出中國,包括曾紅極一時的貝玲妃、Paul & Joe 、彼得羅夫和NYX。
從行業佼佼者看,中國成了雅詩蘭黛和歐萊雅兩大美妝巨頭表現最差的市場,歐萊雅在包括中國的北亞市場出現了-1.7%的負增長,資生堂淨利潤狂掉99%,主要也是受旅遊零售和中國市場影響。
但如果看本土美妝的頭部品牌,你又會覺得“口紅效應”多少還是在的。
珀萊雅在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7.9%到50億元,淨利潤增長40.5%到7億元。如果保持這種增長態勢,它將成爲國內第一個營收突破100億元的美妝公司。
主要靠韓束打天下的上美股份增長更誇張,它的營收增長120.7%到35億元,淨利潤更是飈了3倍到4.12億元。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福瑞達只計算了化妝品業務
根據美妝諮詢平臺青眼的統計,中國美妝行業在2023年出現了兩個轉折點。一個是線上渠道以50.75%的佔比反超線下,一個是本土品牌以50.4%的市場份額反超外資品牌。
這背後是本土品牌最重要的兩把武器,一是善於利用線上流量,二是用通過價格優勢甚至“平替”定位,從外資品牌手中爭搶消費者,這也正是珀萊雅和韓束們這幾年一以貫之的做法。
但細看各家財報,我們發現了另外一些事——頭部企業除了貝泰妮,其他增長中的品牌,營銷推廣費用的增速都遠高於收入增速。
上美1.2倍的營收增幅,是用增長近1.7倍的營銷費用換來的。旗下擁有御泥坊、PHP等低價爆款的水羊股份營收只微增了0.14%,但營銷費用增速卻有15.86%。而降低了營銷費用的上海家化和華熙生物,營收立刻大幅下滑。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花錢營銷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正處在一個高得誇張的比例上。在美妝行業,歐萊雅、雅詩蘭黛的外資品牌營銷費用佔收入比通常在30%-40%,研發費用率則爲3%。但在9家本土頭部美妝企業裡,有6家超過了45%,1家接近70%,還有2/3的公司研發費用率在3%以下,最低的僅1.4%。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按照道理,研發越賣力,越可能出新品,畢竟一代產品有一代產品的黑科技。但現實情況是,本土美妝的出新頻率往往大幅快於外資美妝。
也就是說,上半年業績最好的幾家公司,紛紛選擇用微創新+強包裝+強推廣的方式,瘋狂砸錢,強行留住了口紅效應。
最得意的珀萊雅
珀萊雅繼續穩坐本土美妝榜首的寶座。在上半年以50億元的營收和37.9%的增幅收官後,它離成爲國內第一個年營收過百億的美妝品牌,僅一步之遙。
連續踩中了成分黨崛起、線上渠道崛起的風口後,珀萊雅靠紅寶石、雙抗等大單品賺得盆滿鉢滿,毛利率從2022年起一直保持在69%+的水平。公司旗下的第二曲線、彩妝品牌彩棠上半年營收也超過了5億,很可能在今年成爲一個體量超10億的新興品牌。
爲了保持熱賣,珀萊雅上半年在營銷推廣上花了23.4億元,同比增加了48%,46.8%的營銷費用率比去年同期高出了3.2個百分點。
最新消息是,一直走大牌平替路線(紅寶石精華平替雅詩蘭黛線雕、雙抗精華平替雅頓橘燦)的珀萊雅正在嘗試高端化。它上半年推出的美白產品光學瓶,定價349元/50ml,比對標產品OLAY小白瓶整整高出了40元。
最失意的上海家化
去年丟了美妝榜首後,上海家化今年連第二的位置都坐不上。
上半年它營收同比下滑8.5%到33.2億元,淨利潤下滑20.9%到2.38億元,股價更是在財報發佈當天跌停。
上海家化的一大症結在於品牌老化。除了六神,它旗下無論是佰草集玉澤還是美加淨,都處在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頻繁的高管變動也拖累了它。自2012年平安集團接手以來,它已經換過4次CEO,大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拉扯,讓它很難在各種風口面前及時做出調整,也很難集中資源做好一件事。
最新消息是,集團新CEO、有寶潔阿里背景的林小海已經做出調整規劃。他把六神和玉澤放在了第一梯隊,希望它們做“細分行業裡的領跑品牌”,把佰草集和美加淨放在了第二梯隊,要去和走量的友商們拼“質價比”。
只是不知道這套調整奏效時,瞬息萬變的美妝市場又會是怎樣的世界。
跑最快但砸錢最狠的上美
和抖音強綁定後,上美股份的業績直接飛昇。
上半年它營收同比增長120.7%到35億元,淨利潤增長308.7%到4.12億元,是本土美妝Top 10中唯一錄得三位數增長的品牌。
但上美也是同行裡最燒錢的那個。它上半年在營銷推廣上花了16.9億元,整整比去年同期整整多了10個億。
這其中有它旗下韓束和抖音持續合作的微短劇美妝帶貨模式。去年,韓束在抖音上的5部定製微短劇給它帶來了超50億的總播放量。此外它和分衆傳媒還達成了“數億級戰略合作”,據說會“輻射全國100個城市、100萬電梯終端、引爆4億城市主流人羣”。
由於營銷實在花太多,毛利率高達76.5%的上美,淨利率只有11.76%,比這個數字更低的只有業績下滑或滯漲的上海家化、華熙生物、水羊股份,以及還在虧損中的逸仙電商。
最會賺錢的鉅子生物
規模不是最大,增速不是最快,但鉅子生物絕對是本土美妝中最賺錢的一個。
它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8.2%到25.4億元,淨利潤增長47.4%到9.8億元,82.4%的毛利率和38.62%的淨利率直接硬控同行,淨利潤比珀萊雅和上海家化加起來還要多。
鉅子生物的賺錢能力源於它主打的、有抗初老抗衰功能的重組膠原蛋白,這正是功能性護膚領域最炙手可熱的黑科技。
截至6月底,鉅子生物在線下醫療端覆蓋了1500家公立醫院、2700傢俬立醫院和診所、650個連鎖藥房和6000家CS/KA門店。受益於重組膠原蛋白的熱度,鉅子生物旗下僅可復美一個品牌就創造了20.7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68.6%。
最忐忑的華熙生物
功能性護膚的技術是有迭代的,鉅子生物靠重組膠原蛋白瘋漲,主打玻尿酸的華熙生物自然落寞了。它在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滑8.61%到28.11億元,淨利潤下降19.51%到3.42億元。
華熙生物內部還在重組戰略和組織。它主動放緩了曾帶來高增長的功能性護膚品板塊的擴張,又對潤百顏、誇迪等品牌進行組織調整,後兩者的主理人都在調整中離開
在技術迭代上吃了虧的華熙生物還想從技術上把江山打回來。它上半年在研發上投入了2億元,是其他同行成倍的數量,7.15%的研發費用佔比、近20%的研發人員佔比更是全行業中最高的一個。
7月底,華熙申報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射用透明質酸鈉複合溶液”獲批,這個主要用於改善頸部橫紋的注射填充類產品,成了繼愛美客“嗨體”後,全國第二張“注射用透明質酸鈉複合溶液”械三批證。
寫在最後,完美日記還好嗎?
作爲曾經的國貨美妝標杆,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曾在2020年赴美上市,首日漲幅超75%,總市值超122億美元。
逸仙電商還在頭部本土美妝的名單裡,只是排位從前兩年H1的第六名,跌到了第八名。
今年上半年,它的營收同比下滑3.45%到15.68億元,還是我們統計中唯一錄得虧損的頭部企業,半年虧掉了2.1億元。
手握完美日記,逸仙電商曾經完美詮釋了“新消費”背景下國貨美妝的打法。它有看上去比外資大牌更便宜的價格,有瘋狂增長的線上渠道,有讓年輕女孩一眼心動的包裝,有各種好聽的產品名字,還有大牌明星和知名主播爲它背書。
但上市似乎就是逸仙電商最後的高光時刻。它2019年的新客復購率還有30.8%,2020年直接掉到2.6%,股價則從最高點的25.47美元跌至3.2美元,還兩次收到退市警示函。
逸仙電商如今的營銷費用率高達69.77%,除了完美日記還有小奧汀、Pink Bear、EVE LOM、科蘭黎等品牌,但再全的品牌矩陣,再大手筆的營銷費用,似乎也很難再回曾經的輝煌。
關於“高性價比”、關於重金營銷、關於玩線上流量,完美日記摸索得透透的,同行們彼此之間的作業也抄得透透的。但用這套玩法強留“口紅效應”,並不是什麼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