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最牛星一代,五個兒子都是大腕,大兒子火過周星馳、甄子丹
文|紫薯丸子
洲洲影視娛評
他是香港電影第一代武術指導,他是醉拳的創始人,也是功夫界的傳奇人物。
他的大兒子享有“世界華人第一武指”之譽。
可以說成龍、李連杰得到現在的成就,都離不開他。
他就是“武術鬼才”袁小田。
01、童年的磨礪
袁小田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北平。
當時中國戰亂時期,袁小田的家境也非常貧窮,經常吃不飽飯。
可作爲家中的長子,他卻早早地承擔起來了生活的重擔。
不過在亂世之中更應該拿出點手藝,這樣才能明哲保身。
於是袁小田的父親就送他去了戲曲班子,
一開始他也沒什麼機會接觸畢竟只是個打雜的,只能每天把活幹完了才能抽空看一看。
沒想到,這戲曲沒學成,袁小田卻迷上了功夫。
當時他正在戲班子裡面掃地,正巧趕上當時北派功夫來表演,
袁小田這一看就喜歡上了,功夫的動作和舞臺表現力都讓人移不開眼。
剛迷上那一會,袁小田每天天沒亮都出來練功。
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炎炎夏日,他從來都不偷懶,鴛鴦步、八步拳、梅花樁他都練得十分熟練。
18歲袁小田就獲得了初次登臺的機會,一出場就收穫了全場觀衆的掌聲。
慢慢地,袁小田並不滿足於在戲班子裡面學的武術。
他開始自己琢磨起來了功夫,沒想到還真的讓他琢磨出來了。
他把北派的剛猛和京劇的藝術感結合了起來,也算開始在戲曲界混出來名堂。
不過當時的袁小田並不滿足於一時的名氣,他開始尋找別的出路。
02、南下學武
1932年袁小田結識了粵劇紅伶薛覺先,
他邀請袁小田去廣東表演,想着能把粵劇武打和北派相結合,沒想到這還真的成了。
袁小田獨創了適合舞臺表演的新拳法 “醉螳螂”,
深受粵劇觀衆喜愛,也在他粵劇舞臺上出了名。
隨後,袁小田就打算南下香港,畢竟是大都市,機會也更多。
當時的香港因爲內地的局勢,涌進來了很多大陸人,文化氛圍也很濃厚。
各種影視公司涌現,也急需招募武術演員,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初到香港的袁小田,生活的很拮据。
先是語言障礙問題,從小在北方長大的他一點粵語都聽不懂,只好一邊找工作一邊學習粵語。
剛開始他只能在劇組裡面打打雜,畢竟沒有熟人,慢慢到後來才涉足香港的武術界。
1939年,袁小田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機會。
他在電影《關東大俠》中擔任鄔麗珠的替身,從而也正式地踏進了演藝圈。
在拍攝的時候各種動作他總是親力親爲,什麼高難度動作都不在話下,
後來憑藉此片,袁小田也就此打開了知名度。
之後也出演了幾部電影,
再後來他慢慢地將北派的功夫和香港的地域特色相融合,給香港電影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還會爲不同的角色設計貼合的武術動作,
比如一個性格豪爽、正直的英雄角色,他會設計出剛勁有力、氣勢磅礴的武打動作,
而對於一個機智靈活、擅長偷襲的反派角色,他則會設計出一些陰險狡詐、出其不意的武打招式。
之後袁小田被邀請擔任《鐵臂金剛》的武術指導,
他也就此成爲中國電影史上首位武術指導,也爲中國功夫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後來隨着香港電影的逐漸磅礴,袁小田也開始慢慢退居到了幕後,
開始傳手藝給接班人,也就此成立了“袁家班”。
03、“袁家班”
1970年,袁小田成立了“袁家班”。
當時的袁家班主要是有袁小田的五個兒子組成的,再加上甄子丹。
不過,當時的甄子丹還不是國際巨星,最火的還是袁和平,袁小田的大兒子。
畢竟從小出生在武術世家,父親又是響噹噹的香港電影界的武術指導。
他自幼就跟着父親習武,身手自然是不用多說。
17歲就參演電影《白蛇傳》,開始正式踏進了演藝圈。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後,1970年袁和平擔任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動作指導。
後來,袁小田看兒子多年來還是沒什麼名氣,就東山再出。
1977年,袁小田出演了《醉拳》和《蛇形刁手》,這兩部戲的導演都是袁和平。
因爲本身拿不出什麼錢,袁和平就找了當時還是替身的成龍出演。
沒想到,憑藉這兩部作品,成龍直接一炮走紅了。
袁和平也在香港電影界打出了名堂,比周星馳和甄子丹名氣都要大。
這兩部電影也開創了功夫喜劇電影的先河。
之後,袁和平又參與到靈幻動作主題電影的創作,
該片結合了傳統的民俗和雜技,是動作片的另一種嘗試。
90年代,袁和平擔任《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的動作指導,
憑藉此片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之後還指導了好萊塢電影《黑客帝國》、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
又把武術指導又帶入了新的高峰。
二兒子袁祥仁雖然沒有向大哥那樣響徹國際,可也很不賴,
也是自幼習武,長大後就進入了演藝圈擔任替身演員,
之後開始做起了武術指導,以扮演反派出名。
三兒子袁信義也是從小就在武行裡面長大的,一直跟在袁小田身邊學習武術,
後面參與到“袁家班”的電影製作。
袁家班的第三位袁振洋,此人不是袁小田的親兒子,是袁小田的侄子,後續發展也是不俗。
袁日初是袁小田的小兒子,他開始被袁小田給予了厚望,
剛開始就是按照“功夫巨星”打造的,前前後後也出演了不少電影,
不過反響都很一般,慢慢地就退出電影圈,專心做幕後了。
結語
雖然這位武術大師已經離開我們多年,可他獨創的武術風格依舊刻畫在熒幕上。
他對武術動作的追求、堅守,他所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是觀衆心中的經典。
他所培養的每一個弟子,如今都依舊活躍在各個領域,從而來見證着武術文化的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