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中國薯都」 烏蘭察布薯條驚豔臺灣青年
▲烏蘭察布被譽爲「中國薯都」。(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烏蘭察布報導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被譽爲「中國薯都」,是馬鈴薯種植與生產的重要基地。近日,一羣臺灣青年到此交流,並參訪兩家馬鈴薯加工企業,他們在品嚐薯條等相關製品之後,直呼非常美味。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正在烏蘭察布市進行,來自臺灣的青年與原住民參訪當地兩家馬鈴薯深加工企業,在深入瞭解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之後,還參觀了生產線,見證了「薯條的一生」。
200多年前馬鈴薯被引入烏蘭察布,具有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由於擁有與原產地極爲相似的氣候生態條件,使得馬鈴薯在烏蘭察布發展壯大。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中部,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加上這裡多爲沙壤土,土質潔淨且疏鬆、透氣性好,因此非常適宜馬鈴薯生長,
烏蘭察布產出的馬鈴薯塊大皮薄,適口性佳且適合加工,馬鈴薯幹物質含量高達25%以上,澱粉、維他命C、礦物質含量高於其他地區,醛類芳香物含量更高。
▲▼學員參訪兩家馬鈴薯深加工企業。(圖/記者陳冠宇攝)
作爲大陸公認的馬鈴薯產業黃金帶,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及鮮薯年產量在大陸的地級市位居首位。2009年3月,烏蘭察布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爲「中國馬鈴薯之都」。
據瞭解,2008年以後,馬鈴薯產業在烏蘭察布處於發展提升時期,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技術得到普遍運用,規模化種植水準進一步提升,品牌化建設迅速推進,進入了依靠科技提高品質、提升效益的發展新階段。
目前,烏蘭察布全市馬鈴薯播種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總產量40億公斤,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區的50%,佔全大陸馬鈴薯總播種面積的6%,已成爲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商品薯生產和鮮薯加工生產基地。
烏蘭察布加工薯種植戶不斷增多,當地馬鈴薯加工業逐漸形成氣候。數據顯示,烏蘭察布現有以藍威斯頓、蒙薯食品、凱達爲代表的馬鈴薯深加工企業37家,可年產薯條、薯餅44萬噸,澱粉全粉24萬噸。
▼學員參觀薯條生產線。(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