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國際新導演出爐!立陶宛《溺水小妹》抱走1萬美元 《我家的事》人氣旺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2025第27屆臺北電影節24日舉行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由評審團主席徐譽庭率領4位評審共同揭曉四項大獎。來自立陶宛的《溺水小妹》榮獲「最佳影片」,並獲得1萬美元獎金。《利貝拉達再一顆》獲得「評審團特別獎」,抱回5千美元獎金,臺片《我家的事》則贏得「觀衆票選獎」。
▲2025臺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得獎者與評審團一同合照。(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作爲臺北電影節兩大競賽單元之一,國際新導演競賽的頒獎典禮盛大登場。本屆典禮由黃湘婷擔任主持人,臺北電影節主席廖慶鬆致詞表示,本次入圍作品橫跨歐亞,創作者們提煉自身生命經驗,展現出對不同面向的關注,相當令人驚豔,「非常高興臺北電影節能成爲大家能量匯聚與交流的場合,讓我們持續期待這些國際新導演的未來發展與創作產出。」
▲國際新導演頒獎典禮由演員黃湘婷擔任主持人。(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評審團陣容集結來自海內外的重要影人,包括擔任主席的金鐘獎編劇徐譽庭,以及金馬獎雙料入圍演員李淳、柏林影展選片委員潔西卡・基安、曾製作入選坎城一種注目單元《越與南》的菲律賓國際製片碧安卡・巴布埃納,以及以首部長片入選全州影展的日本導演鬆永大司,共同評選出「最佳影片」與「評審團特別獎」。 與中華民國導演協會合作設立的「臺灣導演協會推薦獎」,則由三位風格鮮明的導演共同評選:包括以《血觀音》奪下金馬最佳劇情片的楊雅喆、憑《聽說》嶄露頭角並以《做工的人》引發社會關注的鄭芬芬,以及打造《糉邪》系列的票房導演廖士涵。
▲北影主席廖慶鬆(左1)與入選片導演出席國際新導演頒獎典禮(左2起至右爲《如果風知道》、《利貝拉達再一顆》、《幻之甜蜜島》、《窒愛難行》、《我家的事》、《兔巢少年》。(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本屆「最佳影片」由《溺水小妹》奪得,評審團讚譽本片如同一場精妙魔術,巧妙轉移觀衆視線,即使全神貫注、試圖洞悉其中奧秘,仍難以識破其虛實交錯的敘事手法。導演勞里納斯・巴雷薩分享自己來臺漫步街道的觀察與感觸:「我認爲做電影就是分享生命經驗,透過旅行打開視野,能幫助我們突破既有的架構和脈絡,我喜歡旅行、喜歡臺灣,謝謝大家。」
▲《溺水小妹》導演勞里納斯・巴雷薩獲得「最佳影片」。(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評審團特別獎」則頒給《利貝拉達再一顆》,評審團肯定導演於首部長片便展現鮮明風格與創作自由,以機鋒與真摯並存的語彙,探索身份議題,並勇敢突破既有框架的限制。導演寶拉・托馬斯・馬奎斯提到,在祖國葡萄牙充斥着極右派對酷兒、非裔、移民等族羣的攻擊,「電影雖然不能拯救他人生命,但我相信透過創作與放映,能讓周遭的人去思考,逐步累積改變的力量,這就是我想做電影的初衷。」
▲《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獲得「觀衆票選獎」。(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兔巢少年》獲得「臺灣導演協會推薦獎」,導演協會評審團評價本片導演以誠懇真摯的視角呈現少年眼中的殘酷世界,結合細膩情感與精巧攝影,成功挑戰以動物爲角色的高難度敘事,展現真誠且動人的創作力量。
▲《兔巢少年》導演塞菲汀托克馬克,獲得「臺灣導演協會推薦獎」。(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此外,臺片《我家的事》榮獲「觀衆票選獎」,北影首映場以深刻情感觸動人心,令觀衆潸然淚下,人氣與口碑雙雙爆棚。導演潘客印表示,身爲已剪片十年的剪接師,穿越銀幕執導,需要極大的勇氣,非常感謝主創團隊的鼎力支持,更感激觀衆給予的榮耀,「能夠將我對世界的觀察、對故事的感情,傳達到觀衆心中,是我說故事的初衷,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是碩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