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羈押、交保標準不一 蘇素娥:個案情況不同難量化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審查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記者林澔一/攝影
立法院今下午進行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審查,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引用近期時事案件,質疑羈押、交保標準爲何。蘇素娥說,檢察官聲請羈押,法官會依據相關規定、要件等審覈判斷,交保標準不一造成混淆,個案情況不同難以量化。
蘇素娥下午接受立法院審查。王鴻薇說,臺灣社會對於司法公正到底是否雙標,是否能保護好人存在非常大的疑慮,土城案中有家暴案的男子當街殺害妻子跟小姨子,保護令無法保護被家暴的對象。前陣子因爲詐騙橫行,豐原一家五口因詐騙死於非命,重要涉案人以15萬交保,一條命只值三萬元嗎?司法上有何疏失或與社會期待距離太遠?
蘇素娥說,家暴法在民國87年通過,大陸法系國家中第一個有家暴法的國家即中華民國,保護令的部分需很多單位配合,譬如社政、警政、社工介入等,她對此案感到心痛,法官裁定保護令,經過適當調查,若看時間還在合理範圍,這是就保護令的部分。
王鴻薇質疑,有網友製作一張京華城案檢察官11人團隊合成照,寫「命債命還」,遭羈押禁見,結果豐原一家五口案的重要涉案人以15萬元交保,涉入共諜案者以20萬元交保等,羈押、交保標準是什麼?蘇素娥迴應,豐原一家五口事件應該還是在偵查階段,事實是浮動的,不曉得檢察官手邊證據掌握到什麼程度,還未到院方,還無法做出真切評論,至於其他案件,檢察官聲請羈押,法官會依據相關規定、要件等審覈判斷。
蘇素娥說,大部分法官都是兢兢業業獨立審判,交保標準不一造成混淆,個案情況不同難以量化,會利用各種機會跟教育場所,提醒法官應該注意的事項,民衆對於司法有很高的期待,或許做得不夠,會繼續努力。她強調,審判獨立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跟民衆需要更多瞭解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