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判爲癌末選擇截肢求生 她活過11年卻送走摯愛

▲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一對夫妻都罹癌的故事,凸顯不同的抉擇與存活時間息息相關。(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罹癌後的理解與選擇,是存活重要關鍵。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一名40多歲女性罹癌後,被其他醫院診斷爲末期,輾轉到他門診,研判還有機會,但須截肢,患者雖痛苦,最後仍配合,至今已11年過去,反而是多年陪伴的丈夫,去年確診肺癌晚期,因眼見妻子抗癌辛苦,決定安寧治療,半年即過世。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到,當年這名女患者就醫時,除幾乎無法走路,血紅素僅1.9,正常女性應在12以上,且嚴重缺氧,隨時可能心臟衰竭,而左大腿腫瘤復發則已達22公分,加上雙側肋膜積水,遭外院醫師宣告「癌末」,建議化療或安寧。

廖繼鼎指出,此患者當時雖被外院診斷惡性軟組織肉瘤,並接受過3次局部手術,但未進行放療,導致腫瘤反覆惡化,於是他在接手後,重新檢視所有報告及影像,並安排正子攝影,結果顯示全身僅左腿病竈異常,胸水檢驗也沒發現癌細胞,研判沒有遠端轉移,推翻「癌末」結論,也爲病人找到生路。

對於該女治療,廖繼鼎談到,若僅採取放療,腫瘤恐復發,故建議截肢,儘量清除病竈,而患者在恐懼與不甘中掙扎後,最終選擇手術,術後病理報告確認爲第3期,並接受半年放療與多次化療,從被宣判僅剩數月生命,成功活到現在。

令廖繼鼎意外的是,此患者長年被丈夫推着輪椅來就醫,去年卻獨自回診,當時他還愣住,詢問下,才知丈夫確診第4期肺癌,擔心自己和妻子多受折騰,選擇安寧療程,在半年內離世。

廖繼鼎感嘆,這對夫妻的命運與抉擇讓他震撼,妻子在絕境中選擇相信他,也承受失去肢體的痛楚,換得長年存活,丈夫則決定溫柔放手。他認爲,抗癌的關鍵不是隻有手術或藥物,正確的診治和堅定的選擇,共同決定了誰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