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瓦迎一甲子!吳東進喊「一定會更好」 推動氫能轉型

成立於1964年的大臺北區瓦斯公司在今年喜迎一甲子!該公司供應臺北市的天然瓦斯,目前總用戶數已超過40萬戶,同時它也是國內同業中最具規模、股票最早上市的瓦斯公司。新光金控(2888)創辦人、北瓦董事長吳東進在出席60週年系列活動時也感性地回憶起父親吳火獅當初成立北瓦的過程,而展望下一個60年,吳東進也將全力推動氫能轉型,帶領大臺北瓦斯邁向綠能減碳新紀元。

爲了迎接公司成立一甲子,北瓦展開一系列活動,並於26日舉行「2050淨零碳排 能源轉型策略於醫療產業運用說明會」,吸引瓦斯業、醫院、建築業及氫能相關近百位業者參加,相當踊躍,就是爲了不錯過臺灣能源發展的下一步。

北瓦董事長吳東進亦親自出席活動並表示,「沒有想到現場會如此地爆滿,顯然大家對於(能源轉型)這個議題很感興趣」,他也幽默的表示,「大家也是看到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力,(用氫氣)可以省錢」。而他也勉勵同仁,北瓦成立60年,也正是北瓦再出發的時刻,期盼所有同仁不忘「服務爲先,安全爲重」的初衷,共同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共創美好的永續未來,相信大臺北瓦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吳東進於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憶起60年前父親吳火獅成立北瓦的過程,他表示,1964年7月1日,父親吳火獅有感社會民生的需求,承接了臺北市政府的煤氣公司,創立大臺北瓦斯,而他是在1986年接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並於1989年,在光復基地蓋新大樓,同時從日本引進汽電共生系統設備,以天然氣發電,並將廢熱再度利用,以達不斷電的功能。

吳東進也不禁回想起921大地震發生時,公司大樓因爲有汽電共生系統,應是全臺北唯一在停電狀態下還可以運作的大樓,甚至連樓下新濱鐵板燒餐廳都還可以營業、有冷氣供應。記得當天上午10點也是瓦斯供應中央監控系統SCADA的啓用儀式,當時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康道春副局長顧不得灰頭土臉趕來參加,讓人感佩他的敬業精神。

展望下一個60年,吳東進將目光看向「氫」,並全力推動氫能轉型,豐田汽車2014年開始推出氫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動力來自車上儲存的氫氣與燃料電池化學反應,產生電力以驅動馬達,行駛過程中僅排放水,因此被稱爲「終極環保車輛」,續航力可達600公里。吳東進指出,氫能巴士是國家政策,使用天然氣設置氫氣加壓站,也將是北瓦未來的發展重心。

吳東進指出,由於日本在氫能領域的發展和推廣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北瓦副董事長吳昕東今年4月跟同仁前往日本拜訪東京瓦斯公司與大阪瓦斯公司,就天然氣與氫能的應用上借鏡、取經。同時還參訪東京瓦斯位於豐洲市場旁的加氫站,小車只需加氫3~5分鐘,續航力可達600~800公里;大車加1次20分鐘,續航力350~474公里,人員可自行操作加氫,跟燃油車加油過程相似,若僅是小範圍,如在市區活動,真的是1個月只要加氫1次就可以。

此外,吳東進指出,日本已有50萬套以天然氣爲原料的燃料電池設備,可進行熱電共生(CHP),同步提供熱水及發電,,供家庭不斷電使用,可提高熱電使用效率至97%,降低50%碳排放,目前士林官邸地下停車場、吳興街住宅已有示範案例。臺北市環保局有相關補助方案,每案補助上限100萬元。

而在26日舉行的「2050淨零碳排 能源轉型策略於醫療產業運用說明會」中,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將率先與三菱重工攜手合作導入熱電聯產系統,副院長洪子仁說明,臺灣醫療機構的碳排量佔全國總碳排量4.6%,比全世界醫療機構佔全球排放量的平均值4.4%要高,「醫療機構轉向永續經營,勢在必行」。

洪子仁表示,日本各地醫院已有153例採用熱電共生系統,新光醫院目前規劃導入1,200kw 瓦斯發電機組,天然氣爲燃料24小時進行全天候發電,預估一年可節省醫院電費約300~600多萬元。而此工程案預算約新臺幣4000多萬元,預計最快6~7年左右可回收成本。目前臺電電力之碳盤查係數爲 0.495kg/kwh,若導入瓦斯發電機組加上廢熱回收鍋爐之熱電聯產系統,其碳盤查係數可降低37.4%,假設再導入25%的氫氣混燒之條件下,碳盤查係數可降低42.4%,朝零排放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