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打造泡腳三溫暖 冷泉未達標
臺北市北投復興公園泡腳池受0403地震影響,目前只開放1池給民衆使用,議員林杏兒提出,可打造「泡腳三溫暖」。北市產發局迴應,泉水溫度高於30度不符冷泉規定,日後泉質、泉量回升會再開放其他池。(臺北市議員林杏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臺北市北投復興公園原有3個泡腳池,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後,地層裂隙變動、冷泉注入,目前只開放1池給民衆使用,國民黨議員林杏兒建議,其一泡腳池可改爲冷泉,打造「泡腳三溫暖」帶動觀光,或尋找新的溫泉水脈。北市產發局迴應,經檢測泉水溫度高於攝氏30度,不符冷泉定義,日後泉質、泉量如回升會再開放其他池。
北投共有3個公用泡腳園區,分別爲泉源公園、北投復興公園及硫磺谷溫泉泡腳池,泉源公園因受0403地震影響、溫度不再,現暫停開放;北投復興公園原有3個泡腳池,地震後溫泉出水溫度降低,經溫泉井內攝影及垂降溫度測試,判斷因地層裂隙變動,有冷水注入所致,目前溫泉出水溫度僅夠維持1處泡腳池水溫。
林杏兒表示,復興公園的3個泡腳池目前溫度分別爲攝氏60、36、30度,其中30度的泡腳池是否達到冷泉標準?應可改爲「冷泉」,打造有溫泉、冷泉的「泡腳三溫暖」,讓觀光民衆有新的體驗。
她指出,如果真的無法救回水溫或未達冷泉標準,也應想辦法尋找新的溫泉水脈;此外,在泡腳池恢復使用前,也應設立明顯告示牌或跑馬燈,告知民衆泡腳池停用原因,而非只張貼1張A3大小的公告。
產發局說明,冷泉有明確的定義跟規範,泉溫必須低於攝氏30度,遊離二氧化碳每公升500毫克以上,經委請專業公司測試後,不符冷泉定義,無法轉爲冷泉泡腳池,會持續觀察溫泉井泉質、泉量,如有回升會重新開放其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