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腰痛一直好不了 小心是退化性脊椎滑脫

退化性脊椎滑脫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脊椎問題,女性因停經後骨質流失,發生脊椎滑脫的機率較男性高。圖/123RF

68歲的張先生,年輕時久坐辦公,偶爾有腰痠背痛,自行吃止痛藥緩解或是推拿舒緩,並沒有太在意。近半年來,下背部不適明顯加劇,還延伸到右側臀部、大腿、小腿外側,連腳板都有刺麻感。經詳細檢查,確診爲第4、5腰椎退化性滑脫並壓迫神經,導致椎管與神經孔狹窄,出現痠麻刺痛。

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退化性脊椎滑脫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脊椎問題,其原因包括生理老化、長期姿勢不良、過度負重、不當運動等。隨着年齡增長,脊椎骨頭之間的椎間盤軟骨會逐漸磨損、變薄,韌帶和關節也會鬆弛,原本緊密排列的椎骨變得不穩定,容易引發腰痛、背痛、刺痛與麻木感。

人體的脊椎包含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腰椎滑脫最常見於第4與第5節,因爲這部位承受最大壓力。劉哲瑋說,有些患者久站久坐後腰背痠痛,改變姿勢或休息可能稍微舒緩。但如果滑脫的椎骨壓迫到附近神經,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刺痛或麻木感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小腿,導致雙腿無力。

「有些人站久或走遠路,腿就發麻走不動,必須停下休息。嚴重時,連腳踝都擡不太起來,日常活動受到限制。」劉哲瑋說,輕微的退化性脊椎滑脫,通常先以保守治療觀察,包括復健運動、臥牀休息、配戴支撐背架、輔以藥物止痛等,穩定脊椎並減輕疼痛、刺痛等症狀。

臨牀上,大部分的脊椎滑脫症並不需要開刀,但若持續進行3至6個月的保守治療無效,疼痛感加重,且出現腳麻無力、走路困難等明顯神經壓迫症狀,則需考慮手術。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經壓迫的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穩定滑脫的椎骨,預防再度移位。

劉哲瑋以張先生爲例,確診爲退化性脊椎滑脫並壓迫到神經,腳麻使不上力,評估建議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移除骨刺與增生組織,並放入椎間支架、完成椎弓釘固定,個案術後第二天就穿上背架下牀走動、拔除引流管。第三天出院、3個月後不用再穿背架,可進行簡單運動訓練,體能逐漸恢復良好。

脊椎滑脫好發在腰椎位置,平常應儘量減少久坐、提重物、彎腰頻率、習慣性駝背,另加強肌力達到穩定脊椎的效果。劉哲瑋說,預防腰椎滑脫的關鍵,首重正確姿勢,要維持腰背挺直、避免駝背與長時間彎腰。平常要訓練腹部的核心肌羣,例如側向仰臥起坐、使用彈力帶進行抗旋轉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