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這些學校孩子免掃廁所? 家長年出數十萬「全外包」

北市建安國小家長會的「香香巡守員」,抽查廁所的打掃品質。圖/盧欣業提供

北市高中以下公立學校共236校,過半數校園廁所以學生掃除爲主、委外清潔爲輔,也有11校是家長會出錢協助清潔,其中不乏年負擔數十萬元,例如建安國小「香香專案」推行多年,家長會雖募款聘人,學生不因此免於掃廁所,仍得學習基本清掃技能。

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聯合會總會長蕭雯謙表示,「香香專案」不是教育局專案,而是家長會夥伴們數年前談及此事,將此稱爲香香專案。她強調,香香專案不是花錢了事,也沒有到學生完全不掃,而是一樣打掃廁所,清潔人員則定期深度打掃,強化環境整潔,家長會和志工羣后續會協助檢視清掃進度、現況是否須改善等。

蕭雯謙認爲,香香專案能否推動,重點在於家長與學生、學校三方溝通,家長會想做此事都得和校方討論,校方認爲若更有效率,就會支持。目前已有多所國小陸續執行香香專案,國小學生家長聯合會作爲意見交流、經驗請益的平臺,就有建安國小經驗就成功複製到幸安國小的成功案例。

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副總會長盧欣業表示,他的孩子目前就讀於建安國小,該校學生人數超過2000人,廁所使用頻率極高,幾乎等同於公廁水準。爲改善廁所環境,建安國小多年前即開始推動香香專案,初期由家長會出資委外聘請1位清潔人員每日半天清掃,但清潔效果有限,不少學生因廁所不夠乾淨而選擇避免如廁。

近年家長會調整策略,專案募款改由2位清潔人員全天駐校維護24間廁所清潔,並由家長委員羣主動發起輪班入校監督廁所清潔,整潔度明顯提升,學生如廁意願隨之增加。盧欣業坦言,清潔人力的流動率偏高,確實會影響服務品質,因此家長會積極與人力公司溝通,要求穩定派遣清潔人員,維持清潔品質。

他進一步說明,建安國小推動的委外清潔並非完全取代學生的環境教育訓練,高年級學生仍需學習基本清掃技能,清潔人員則協助維護每日整潔及專業消毒,雙方分工合作;清潔人員也會定時巡查廁所,遇有設備損壞或學生將異物丟入馬桶等,能即時回報校方處理,並配合進行學生行爲宣導,提升他們的環境素養。

然而,聘用2名清潔人員的費用每年高達家長會年度預算三分之一以上,家長會需年年籌措經費,且隨着人事成本逐年上升,募款壓力日益加劇。

盧欣業指出,113學年度上學期的香香專案募款進度緩慢,僅募得四分之一所需經費,主因是早期參與專案的家長隨孩子畢業離校,新進家長雖已受惠於改善成果,卻對專案背景較爲陌生、甚至誤以爲學校廁所本來就是這麼幹淨。在家長會製作廁所清潔前後對比影片後,才於下學期順利募足所需資金。

目前北市各國小執行香香專案的方式不盡相同,臺北市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將於6月26日下午舉辦「香香專案經驗分享講座」,邀請各校代表交流實務經驗,無論是已推動或即將導入該專案的學校皆可參與,藉由彼此借鏡,提升校園廁所整潔品質。

盧欣業強調,「讓廁所變得清爽、乾淨,孩子不再害怕上廁所,是我們推動香香專案最根本的初衷。這不僅關乎環境整潔,更是守護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一步。」

北市建安國小學生超過2000人,廁所使用頻率極高,甚至出現零食袋等髒亂。圖/盧欣業提供

北市建安國小家長會的「香香巡守員」,抽查廁所的打掃品質。圖/盧欣業提供

北市建安國小「香香專案」推動多年,由家長會出資委外2名清潔人員駐校維護24間廁所清潔,此蹲式馬桶殘留排泄物,經人員打掃後,迴歸乾淨空間。圖/盧欣業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