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用陸製機器狗巡檢爆資安爭議 國產機器人推「非紅方案」搶市

北市府率先啓用智慧機器狗巡檢,但用宇樹機器狗引發資安疑慮。圖/取自李四川臉書

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在社羣媒體分享市政府用智能機器狗巡邏,意外曝光該機器狗是知名中國大陸品牌宇樹科技,引發可能資安外泄的爭議,科技業者聽聞政府採購陸系「機器狗」認爲頗誇張,因爲有IC就可能收集資訊,呼籲可選擇國產機器狗供應鏈,不過雖本土國產機器狗選項也不少,但單機價格恐無法跟宇樹一樣便宜。

北市宣佈利用智慧機器狗做道路巡檢,期望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透過AI技術進行360度建模、精準定位設施缺失,並協助道路維護。

不過讓科技圈意外的是,公務單位採購標案買的是陸系機器狗,製造業者私下表示,也期望引進機器狗工廠巡檢,但怕有後門傳輸機敏資訊,故都在跟臺廠合作,期望有非紅廠牌機器狗可選擇。

看到商機,國產供應鏈動起來,盟立(2464)跟新代科技結盟開發機器狗,目標2026年推出,和碩(4938)今年5月才發表機器狗原型,臺大教授郭重顯跟國科會也有合作專案,Dustin機器狗身長93公分,去年才發表。

新代科技總監黃芳芷表示,北市用宇樹科技產品或許是經費考量,因爲中國大陸機器狗價格真的比較低,但其實機器狗主要任務是巡檢,資料不存取,就看業者在不在意資安跟數據安全性,在意的人會評估用國產,在意價格可能就會選擇陸系機種。

她指出,機器狗雖有四隻腳,但其實有大腦,新代跟盟立合作機器狗,盟立負責大腦開發。將用輝達(NVIDIA)晶片,新代則是負責驅動四肢關節及平衡的小腦解決方案,初期確實是搶攻非紅供應鏈機器人市場,因爲已經有看到客戶的需求,價位選擇上一定比歐美品牌有競爭力,相對陸系機器狗也有信心有競爭力,但不可能更便宜。

資安議題已是科技業關注焦點,爲避免客戶資料外泄,廣運(6125)連機器人手都挑德國品牌,而單手也可以收集傳輸資訊嗎?「現在都不知道,可能什麼都可收集資料,未來說不定連身上的員工證都可以收集。」廣運總經理柯智鈞在自動化展上接受媒體訪問時,解釋他們引進德國NEURA Robotics機器人,爲何連裝上的「手」都不用中國大陸廠牌,特地找德國近百年的工業品牌SCHUNK搭配的考量。

廣運被列爲輝達8家機器人整合方案供應商後,爲串接機器人搜尋很多供應商後,考量半導體等產業對資安的高度需求,必須有非紅供應鏈(非MIC),因此才找到德國機器人品牌合作,裝在機器人身上的「靈巧手」他們也不敢輕忽,選擇德國廠商搭配。

廣運也有陸系機器人解決方案,但針對高機敏產業客戶,他們也代理日德廠牌因應,柯智鈞指出,單是機器人的手掌,中國大陸廠商方案選擇很多,但考慮手掌上有很多IC,也不曉得會不會傳資料,所以必須找「完整」的非紅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