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首季預售案量「季減年增」 小型住宅推案成新主流
房市示意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北市地政局30日發佈「114年第1季預售建案動態季報」顯示,今年首季預售建案申報數雖較前一季減少12.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成長3.85%;年累計申報案數達126件,較去年同期大增近三成,代表雖然近期房市明顯轉趨保守,但整體推案動能仍穩定向上,市場迴歸理性發展。
根據統計,本季臺北市共計12個行政區有預售案申報,建案集中於中山區、大安區與內湖區,從產品型態來看,住宅用途仍爲主力,佔比超過八成,且以80戶以下的小型社區最爲常見,佔整體案量近六成,顯示開發商普遍轉向推出精緻化、小規模的住宅產品,以降低市場風險、迎合自住買盤,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中小坪數住宅的需求強勁。
在保障購屋人權益方面,地政局針對預售建案的買賣定型化契約進行全面檢閱,結果顯示仍有部分案件存在條文不合規情形,本季檢視後發現合格率最低的五大項目包括停車位標示不清、通知交屋期限設計不當、共有部分點交方式不明、貸款條件設計對買方不利,以及稅費負擔未妥善釐清,雖然所有住宅建案皆設有履約擔保機制(以「價金信託」與「不動產開發信託」爲主),但契約內容仍應提高透明度與合法性。
此外,針對民衆關注的購屋預約單(俗稱「紅單」)亂象,地政局也加強查覈機制,2025年第1季共查覈18案,僅1案契約內容未達規定,其餘皆符合法令,顯示新法上路後,市場已有初步改善,紅單不得轉售,且不得包含對買方不利條件,購屋民衆應詳閱契約、審慎評估。
本季預售市場呈現「推案保守、產品小型化、契約仍須提升」的趨勢。地政局表示,將持續監督建案申報與契約內容,並呼籲民衆購屋時應上網查閱建案備查資訊,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