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失智婦遭詐3年 畢生積蓄1.6億元慘遭騙光

詐騙集團誘騙民衆處分不動產。(刑警大隊提供)

詐團製作的僞造生基園區靈骨塔使用憑證(刑警大隊提供)

北市警局於30日發佈8月份的打詐統計,共查獲詐欺集團49團415人,查扣不法所得超過3888萬元。市刑大大隊長盧俊宏指出,「網路購物」、「假投資」與「假交友」爲三大高發詐騙手法。臺北市一名患有失智症63歲婦人,自2022年起遭詐騙集團鎖定,以投資生基位爲名目,在3年內被騙取高達1億6000萬元,這起令人髮指的案件直到今年8月才由家人驚覺揭發,畢生積蓄化爲烏有。

該詐騙集團看準婦人認知能力下降,先以投資爲由誘騙,再陸續以繳交稅金、手續費等藉口,要求婦人提領現金進行面交。集團在騙光婦人所有現金後仍不罷休,變本加厲地誘騙她向高利貸借款,甚至處分或出售名下不動產,前後面交與匯款次數多達300餘次,其中抵押房產借貸的金額就超過8000萬元。

臺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失智者因認知功能改變,使其在判斷力與財務處理上需要更多支持,是詐騙集團眼中待宰的肥羊。她提醒,失智者與家人都應提升防詐知識,面對重大財務決策時,應避免獨自判斷,最好告知家人或信任的親友共同討論,建立個人的「決策支持團隊」。

陳筠靜也建議,家屬可協助失智家人簡化名下財產,或至地政機關辦理「地籍異動即時通」,以即時掌握不動產變動。此外,也可向聯徵中心申請「信用資料註記」,防止債務被惡意擴張。她呼籲民衆平時應多加留意家中長輩的認知狀況,若發現疑似失智症狀,應及早就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