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事故熱點冠軍 暫時不拆了!確定6/28不施工
臺北市公館圓環爲交通事故熱點,北市府爲降低事故發生率,原預計28日拆除圓環,但地方反彈聲浪大。北市議會16日交通委員會決議暫緩28日拆除,並於30日舉辦座談會。(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公館圓環連續7年高居北市交通事故熱點第1名,北市府爲降低事故發生率,原預計本月28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但民衆質疑填平地下道效益及事前未充分與地方溝通,僅於施工前1個月辦1場說明會。北市議會16日交通委員會審議該案,多位議員不分黨派一致認爲28日拆除過於躁進,決議暫緩拆除。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也允諾28日不會施工,會等到完成溝通後再做,也願意出席座談會。
公館圓環自從北市府宣佈28日即將拆除便爭議不斷,還要填平該處公車專用地下道,多位議員不分黨派持續收到民衆不滿陳情,於上月的說明會也是砲火不斷。對此社民黨北市議員苗博雅16日於議會交通委員會提案,公館圓環拆除未完成完整配套規畫並取得共識前,不應貿然動工。
臺北市公館圓環爲交通事故熱點,北市府爲降低事故發生率,原預計28日拆除圓環,但地方反彈聲浪大。北市議會16日交通委員會決議暫緩28日拆除,並於30日舉辦座談會。(徐佑升攝)
苗博雅指出,臺北市長蔣萬安3月25日拍板宣佈拆除圓環前未開會聽取民意,直至5月29日纔有首場說明會,卻早已決定6月28日起動工,即便諸多市民反對,市府仍不爲所動,令人無法接受。
國民黨北市議員遊淑慧表示,目前提供給議員的資料中,並未看到圓環跟肇事率有正相關。她質疑,「拿掉圓環就能變成全市交安路口嗎?會不會是車流量過大?」,局處應要提出佐證說服,不應只拿縮短工期來講。
國民黨北市議員張斯綱指出,該處攸關北市南區交通動脈核心,現有的書面資料難以讓大家瞭解改變後會呈現的狀態,應要製作3D動態圖像、建立實質討論平臺,否則每個人對路口的想像、行走方向、途經時間點不同,容易各說各話。
國民黨北市議員耿葳表示,市府應針對模擬數據明確說明使用的軟體、參數條件,以及搭配的時空環境。她質疑說明會收集意見結束後,「民衆心聲真的有被納入考量嗎?」,並建議28日暫緩施工。
民進黨北市議員許淑華質疑,雙北是一日生活圈,不只臺北市民生氣,連新北市的中和、永和、新店區機車族也炸鍋,紛紛向她投訴。許擔憂,目前規畫多岔路口加號誌,行車複雜度反提升;而機車、公車混行,交通風險提高;每個方向需等候號誌放行,恐造成怠速時間拉長、車流回堵更嚴重。她認爲,市府應重新評估公館圓環改建案,公開比較各替代設計的專業評估資料,迴歸「安全第一、使用者爲本」的原則。
民進黨北市議員何孟樺認爲,看完資料後有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市府一直在解釋拆除的優點,但衆人想要看到的是好好溝通、每一個方案會造成何等影響,不是隻是爲廢除公車專用地下道護航。
交委會召集人、民進黨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臺北市的市政不是市府的實驗室,人民也不能變成實驗品,市府有必要清楚說明,爲何2021年、2024年的交通專業評估,拆除圓環跟填平地下道都不是最優解,現在卻說是最佳方案?
林延鳳建議,市府能否優先處理號誌問題,不該前期未做改善,就要從難度最高、意見最多的着手。並建議於30日上午召開「公館圓環廢除與交通衝擊座談會」,準備更詳細的資訊、邀請各界人士與會,面對面充分表達心聲,再來做最後決定。
謝銘鴻迴應,當初選擇暑假期間施作,是因車流量相對較少,針對各界提出的疑惑,進行更完整的說明,並承諾28日不會施工,他也願意出席6月30日的座談會,與民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