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生技園區實驗室空間不符契約 市府迴應了

「臺北生技園區」,於2023年3月23日正式啓用營運,以提供生技廠商研發實驗室、試量產工廠、育成基地等空間功能。(臺北市產發局提供)

臺北市產發局辦理「臺北市南港生技產業聚落開發計劃」BOT案,由民間機構興建「臺北生技園區」,並於2023年3月營運,契約規定空間作實驗室與小型試量產工廠,使用樓地板面積不得低於總樓地板60%,但臺北市審計處總決算審覈報告指出,產發局尚未檢核面積佔比是否符合規定。產發局迴應,生技產業裝修較爲複雜,因此檢核所需時間較長,目前使用比例已達78%。

據2024年臺北市審計處總決算審覈報告指出,產發局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規定辦理「臺北市南港生技產業聚落開發計劃」BOT案,於2017年6月15日公告招商,並於2018年間與民間機構簽訂投資契約,由民間機構興建「臺北生技園區」,投資金額98億3806萬餘元,於2023年3月23日正式啓用營運,以提供生技廠商研發實驗室、試量產工廠、育成基地等空間功能。

依投資契約規定,產業空間作實驗室與小型試量產工廠使用樓地板面積,不得低於產業空間總樓地板面積60%,生技廠商自2023年4月起陸續簽約進駐臺北生技園區,截至2024年10月底,已佔該園區產業空間面積26073平方公尺54.27%,但產發局尚未依規定,檢核面積佔比是否符合規定。

此外,爲提供進駐生技廠商各項發展及輔導資源,減輕自行建置實驗設備成本負擔,民間機構規畫於營運起始日後1年內,即2024年3月23日,評估企業實際需求品項,進一步採購或與周邊機構合作,但民間機構延宕至2024年10月才啓動調查,期間產發局也未積極主動督促辦理。

產發局迴應,因生技產業特性,裝修較爲複雜,因此檢核所需時間較長,確實有園區營運滿1年,仍無法檢核是否已達成契約約定空間規畫情形,但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產業空間總計45戶,其中36戶已完成裝修,作實驗室與小型試量產工廠使用比例已達78%。

另共用儀器部分,產發局指出,調查、規畫及建構均於營運起始日1年內完成,且依投資契約約定,民間機構應建置2億元共用儀器,截至2024年底,共用儀器累計認列金額已逾8000萬元,後續將由民間機構於各年度計劃書提報預計採購計劃,經市府同意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