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青少年淪詐團車手 4年增1.3倍

暑假期間,各地警察局加強執行「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將犯罪組織教唆、利用或招募少年從事詐欺等不法行爲列入查緝重點。圖/警方提供

警政署打詐儀表板顯示,今年單日一天就受理5、600件詐騙案,財損金額高達數億元,詐騙前三名依序爲假投資、網路購物詐騙,及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北市詐騙居全臺第5,總財損居第2。

北市警局統計,臺北市2020年查獲12歲以上未滿24歲青少年詐欺罪嫌疑人1742人次,儘管2021年降至1646人次,但是2022年又增加至1657人次、2023年1839人次,去年更高達2083人次。值得注意的是,擔任車手人次從2020年476人次,去年增加到1102人次,增加1.3倍之多。

北市議員吳世正說,警察局少年隊近3年的少年詐欺犯罪防制宣導,2023年辦理的青春進行式系列活動,觸及人次爲80人,經費8萬930元,平均觸及1人成本1012元;反觀同年度PaGamO識詐任務及電競賽,觸及人次16萬人,經費100萬元,平均觸及1人成本只要6.25元,雖面對面的大型活動可以增加互動與宣導深度,但效益明顯不如數位科技導向活動,應要能投青少年所好。

吳也認爲,青少年犯罪原因不外乎經濟壓力、同儕影響,還有網路環境帶來的風險,加上法律知識不足及家庭和社會支持缺失等,應針對青少年常接觸的IG、Threads和抖音等,需要警方與平臺業者合作即時下架有疑慮貼文、網站或加強查緝。

對於青少年詐騙犯罪防治,警察局少年隊說,今年度警察局與教育局合作,入校宣導場次增至350場;另針對重點學校於寒暑假前、加強辦理相關宣導活動,並結合局處、民間資源及學校服務性社團,辦理識詐人員培訓等,擴大識詐宣導量能。

另外,今年度也邀集專家學者開座談會,檢視精進宣導作爲,透過遊戲、情境式及貼近少年興趣等方式,辦理「我獨自破局:拒毒識詐BOSS級防衛戰」電競賽、寶可夢卡牌競賽等。暑假期間,也會加強執行「暑期青春專案」,將犯罪組織教唆、利用或招募少年從事詐欺等不法行爲,列入查緝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