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明星國中退休校長遭詐2000萬?專家曝套路 恐被詐騙集團利用
近日網路上流傳臺北市明星國中退休校長「黃瑞德」遭騙2000萬的故事,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公佈真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日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內容爲一名臺北市明星國中退休校長黃瑞德遭詐騙,損失2000萬,內容還提及他有聯絡165反詐專線,以及接受媒體專訪。然而臺灣事實查覈深入研究後,發現事情並不單純,經過網路關鍵字檢索及查詢臺灣主要媒體皆沒有看到相關報導。防詐專家劉彥伯提醒,這種錯誤內容大規模傳播,還可能製造社會恐慌,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來混淆視聽。
事實查覈中心發文指出,有關「退休校長遭詐2000萬」的傳言,目前可追溯到8月17日一篇臉書網友貼文,但該文未引述任何可信的消息來源。內容還宣稱黃男曾接受媒體採訪,但實際以關鍵字檢索網路及主要媒體,也均未找到相關訊息與事件。
165反詐專線指出,該文章應爲網路虛構故事,並非真實發生的事件。民衆若收到此類訊息,可先於網路檢索、查證。但故事中所提到的加入LINE羣組後推銷產品或投資等,確實是常見的詐騙手法,民衆應避免上當。
根據事實查覈中心報導,防詐專家劉彥伯提醒,許多人誤以爲這類「驚悚詐騙故事」或「誇張案例」具有教育或提醒效果,但實際上可能會有反效果。首先,這類訊息會讓觀衆難以分辨真假,導致長期下來降低對真實防詐資訊的信任;其次,極端化的情節會讓民衆誤以爲只有誇張手法纔是詐騙,反而忽略日常更常見的詐騙模式。
劉彥伯還指出,這類內容的創作者多半以博取眼球、賺取流量爲目的,與真正的防詐教育動機不同,一旦錯誤內容大規模傳播,還可能製造社會恐慌,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來混淆視聽。他提醒,這類農場影片常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包裝假資訊,大量運用量子、人工智慧等熱門詞彙,或是捏造家人受傷、突發財務狀況等誇張情節,藉此吸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