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力推共融遊戲場 專家:應納更多遮蔭 避免熱傷害

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近期也改造眷村文化公園,讓遊戲場不只是孩童玩耍的遊戲場,而是能親子同樂。圖/北市公園處提供

北市近年陸續推共融多元的公園遊戲場,但維護引發家長憂心,專家指出,應以安全爲最低標,再去追求特色遊戲場,另外隨着極端天氣,夏季炎熱,在改造遊戲場時,應納更多遮蔭及多元降溫素材,避免熱傷害。

北市許多公園遊戲場充滿多元特色,例如以「煙囪遊戲塔」爲主題的華山大草原遊戲場、以「恐龍」爲主題的福星公園、花博公園美術園區則有適合輪椅族使用的蝶舞共融遊戲場,新生公園也有一座以樹屋平臺爲主題,打造爬網、攀登木條、吊網橋等各種體能關卡,青少年也愛玩。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表示,遊戲場的好玩多元與安全不會牴觸,目前國家標準針對遊戲場的的安全規格,都是預防重傷或死亡案件,如從高處掉下來不會造成頭部重傷害,要在60分的安全基礎上,再去堆疊遊戲的有趣性,「以安全爲最低標,再去追求特色」。

許雅荏也提到,目前多數遊戲場都是針對學齡前兒童設計,其實青少年等族羣,也欠缺戶外的遊戲空間,支持政府推動更多元的特色遊戲場。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副理事長曾威舜表示,特公盟2023年調查發現,公園太熱、缺乏遮蔭及降溫設施,是阻礙兒童遊玩的原因之一,期盼各縣市政府在改造遊戲場時,應納入更多遮蔭及多元降溫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