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進出口公會、亞馬遜全球開店 跨境電商數位大接班時代來臨
▲臺北市進出口公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聯合發佈《2025跨境電商焦點報告》,聚焦二代接班與數位轉型趨勢,揭示臺灣企業正以AI與品牌力迎向國際新局。(圖/IEAT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臺灣產業正處於數位升級與轉型的關鍵時刻,若能搭配企業傳承與二代接班機會,將力助外貿企業走向國際新格局。對此,臺北市進出口公會(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Amazon Global Selling)昨(29)日共同發佈《2025跨境電商焦點報告》,以數位轉型、二代接班、AI應用爲主題,從全臺400多家的企業問卷與訪談中,解析臺灣中小企業在接班、品牌與外貿電商轉型上的第一手思考與現況。
87%企業認爲必須升級轉型,數位及AI助力電商化與品牌化動能
根據報告指出,有87%企業認爲「必須升級或轉型」,具有高度的共識,甚至一代對轉型升級的憂心程度更高於二代。主要驅動因素來自:市場競爭加劇(72%)、AI與電商新發展(68%)及顧客需求轉變(58%)。然而,在企業商業運營走向數位化與科技化的過程中,仍面臨專業人才不足(66%)、決策階層對數位需求理解有限(57%),以及投資報酬不確定(57%)等3大挑戰。
另外,在品牌經營方面,77%企業認爲品牌化是必然趨勢,但目前具自有品牌(OBM)的僅22%,顯示臺灣中小企業未來仍有巨大的品牌展現能量。在操作風險部分,企業主要擔心行銷投資與報酬風險,以內部團隊不熟悉品牌營運等。
不過,IEAT分析,由跨境電商所塑造的平臺經濟,已經爲企業提供了一個低風險的品牌試水溫環境,尤其透過AI與數據分析更能協助企業精準決策,已大幅降低品牌經營成本,而且大大提高經營能量與機會,值得臺灣企業關注與投入。
一、二代共同認知不轉型就淘汰,二代更重視商業模式創新
關於世代間的轉型動機,根據調查發現,一、二代對數位變革都有着高度的危機感,擔心不轉型就會被市場淘汰,或陷入單一依賴的風險,也有害怕錯失進入新市場良機,僅有8%的企業認爲3~5年內或完全不受到影響。
其中,一代最期待的變革是「讓公司變得更現代、專業與數位化(74%)」,對企業現況展現極高的責任感;二代則最期待「創造新的營收與商業模式,減少單一業務依賴(84%)」,反映出二代不滿足延續既有運營型態,渴望透過轉型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IEAT秘書長黃文榮指出,企業傳承不僅是責任的移轉,更是經營思維的創新與再造。「若能以數據爲共通語言,一代傳承產業經驗,二代導入數位能力,接班就能成爲企業新升級的起點。」
85%企業看好跨境電商,二代接班以AI與品牌力開啓新局
外貿型的臺灣產業,面對數位經濟下的跨境電商機會,根據調查報告,有85%的企業看好,並展現濃厚的興趣。亞馬遜全球開店指出,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已有諸多的先行業者以臺灣的自創品牌,挾帶着臺灣的優質產品,勇闖亞馬遜的北美、歐洲、日本等國的跨境電商市場,甚至在全球開啓10個以上站點,成爲貨賣全球的國際企業,而在他們之中,即有諸多由一、二代共同攜手開拓出資深臺灣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與國際品牌之路。
例如,愛騎創新創辦人許芯於,以母公司的在臺灣的生產優勢,在父親的支持下勇闖登山車高階煞車片北美市場,短期內就成績斐然;國內禮盒代工廠益麟企業,二代李承樺以創業取代接班,並轉向藥盒研發,開發出色彩繽紛及彈跳式藥盒,大大提升用藥者的體驗,過去在展場中失敗的,如今在亞馬遜市場大受歡迎;還有,已經上興櫃的聖州企業,更是由創辦人楊明舜與女兒楊瑜婷一路相互支持,也透過亞馬遜全球站點快速推動3D Mates品牌全球化。
用跨境電商突破市場界線,以數位及AI傳承創新精神
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綜合調查報告與企業訪談指出,臺灣企業在「接班 × 數位 × 永續」之間正逐步形成共識。對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永續不僅意味環保,更代表組織延續與創新的能力。當新世代經營者以AI、品牌與電商爲槓桿推動轉型,同時承接上一代的經驗與價值觀,接班便成爲企業升級的起點。
IEAT表示,《跨境電商焦點報告》自2021年起連續5年發表,今(2025)年更以「數位大接班,二代拚轉型」爲主軸,聚焦企業在世代傳承中的創新契機。「我們希望透過報告與延續的輔導計劃,協助企業讓接班成爲升級的契機,讓電商成爲永續的推力。」
亞馬遜全球開店臺灣總經理謝孜希則表示,面對全球市場變動,數據與AI將是企業升級與世代協作的橋樑。亞馬遜全球開店已爲臺灣企業建構從「工具與資源整合」、「AI賦能轉型」及「數據驅動創新」3大服務機制,能協助臺灣品牌以AI驅動決策、以平臺拓展全球,幫助新世代經營者以更高效率迎戰國際市場。
《2025跨境電商焦點報告》電子檔全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