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小生到霧峰採蜜去 城鄉孩子體驗生態食農
臺北市中山國小師生30日上午前往臺中市霧峰國小參訪交流,體驗霧峰國小「永續阿罩霧」蜜蜂特色課程,孩子們看到別於都市學校的生態食農體驗感到新奇不已,連連大讚「好有趣!」。(霧峰國小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北市中山國小師生30日上午前往臺中市霧峰國小參訪交流,接連體驗霧峰國小「永續阿罩霧」蜜蜂特色課程、校園導覽,併到食農區體驗學生結合生態池DIY打造的取水器,進一步認識霧峰在地生態文化。(霧峰國小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北市中山國小師生30日上午前往臺中市霧峰國小參訪交流,接連體驗霧峰國小「永續阿罩霧」蜜蜂特色課程、校園導覽,併到食農區體驗學生結合生態池DIY打造的取水器,中山國小孩子看到有別於都市學校的生態食農發展感到新奇不已,連連大讚「好有趣!」。
北市中山國小與中市霧峰國小辦理城鄉交流互訪計劃,中山國小師生30日上午10時到霧峰國小參訪,先是透過霧峰國小打擊樂團與中山國小舞蹈、鋼琴才藝表演,爲雙方交流活動揭開序幕,緊接着安排中山國小師生體驗霧峰國小「永續阿罩霧」蜜蜂課程,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蜜蜂,並親自採蜜、品嚐蜂蜜。
霧峰國小校長葉聰信說,霧峰國小有豐富自然生態,校訂課程「永續阿罩霧」是學校將蝴蝶、蜜蜂、食農、水資源、城南有木區及省議會環山步道等議題串成豐富的永續教育課程,其中蜜蜂課程讓孩子們觀察蜜蜂、認識蜜蜂,到親自採蜜、品嚐蜂蜜,讓孩子們認識這項獨有的生態資源外,進一步培養愛護環境、落實生態保育觀念。
隨後,霧峰國小學生組成的「校園特派員」,向中山國小師生一一介紹學校蝴蝶園、校史館到學校的食農區。霧峰國小的食農區蒐集回收水打造魚菜共生池,並利用槓桿原理結合廢棄課桌椅木材設計DIY打水器,再利用連通管原理送到家家戶戶的菜圃中,學生們動手操作取水器感到新奇不已。
葉聰信表示,中山國小源自西元1934年設立的「宮前公學校」,校內的部分校舍從日治時期興建留存至今,而霧峰國小創立於1898年爲萊園林允卿先生之舊書房,定名「霧峰公學校」;兩所學校都具有悠久的校史及歷史建築物,相似的背景,希望透過不同區域的學習交流,也讓來自北部的孩子們可以親近霧峰在地生態文化。
中山國小校長翁明達也說,這次交流希望帶領五年級的孩子們體驗不同的學校風貌,拓展孩子們的學習視野,很高興到霧峰國小並受到師生熱情款待,更進一步看到有別於都市學校的生態食農發展,相信在孩子們的參訪印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未來亦歡迎霧峰國小師生到臺北作客,搭起兩校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