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觀光行銷挨批效益差 觀傳局:2大景點破千萬人次參觀

臺北市擁有多處知名景點地標,但近年觀光成效不佳,有民衆認爲活動行銷缺乏創新思維,影響整體觀光效益。(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擁有多處知名景點地標,但去年在各縣市觀光旅客人數統計排名中卻擠不進前三名,在旅館業及民宿管理輔導績效考覈中獲特優的8縣市,北市也榜上無名,今年臺北燈節參觀人數更僅有去年的6成。議員批評,北市府舉辦活動缺乏創新思維,影響整體觀光效益,難怪遭批評「了無新意,沒有亮點」。

臺北市擁有多處具指標性的觀光景點,包括臺北101、臺北故宮、陽明山國家公園等,但國民黨議員遊淑慧指出,根據觀光署統計去年全臺各縣市觀光旅客人數,前三名分別爲高雄市、臺中市、新北市,臺北市僅勉強排在第四名;同樣由觀光署2月剛發佈的去年地方政府辦理旅館業及民宿管理輔導績效考覈,獲選特優的8個縣市也沒有臺北市。

遊淑慧更點名上月剛結束的臺北燈節,爲期24天的活動僅吸引361萬人次賞燈,較去年的574萬人次大減213萬,且2年的燈會預算差不多,難怪遭民衆詬病「了無新意、沒有亮點」。

遊淑慧說,相較於行銷創意陳舊的臺北,高雄市這幾年陸續趕搭夯劇「魷魚遊戲」引進「英熙娃娃」,並有近年興起的無人機燈光秀,前陣子也引進日本爆紅的「吉依卡哇」大型充氣玩偶,同樣帶來豐碩市場效益。還有高雄的演唱會經濟早已超車設立多年的臺北小巨蛋,不斷有新穎話題吸引媒體自發報導,演唱會經濟和新穎藝文活動,翻轉了高雄「工業城市」的印象。反觀臺北舉辦活動即使與動漫合作,還停留在設立紙板打卡拍照,缺乏亮眼新穎的大型活動,行銷創意也跟不上國際潮流,應思考檢討改進。

觀傳局表示,今年燈節展期從去年的31天縮短爲24天,且展期遇到的假日較少、元宵節又遇上班日,加上數波寒流及雨天溼冷影響,導致賞燈人潮減少,不過今年燈節人數與疫情前參觀人潮約3、400萬相差不遠。同時,今年首度多達16個國際友好城市國家響應,也與日本搖滾天團GLAY主唱合作,吸引樂迷與藝術愛好者參觀,打造更加精彩的臺北燈節。

觀傳局進一步表示,臺北市日前也獲知名旅遊網站「Vacations & Travel」列爲2025年全球最值得造訪百大城市第11名,超越首爾、倫敦、大阪、曼谷等國際知名城市。北市列管景點遊客人次也從2022年逾3000萬人次、2023年逾5800萬人次,到去年高達1億23萬多人次;其中位居第1、2名的西門町商圈與臺北101更突破千萬人次參觀。

觀傳局強調,未來會持續優化北市景點,打造友善觀光環境、提升服務品質及競爭力,並舉辦精彩大型活動,如3月15日「臺北花伴野餐」就加入汪汪隊立大功新亮點,藉此吸引更多人潮、創造話題,讓臺北成爲旅遊首選目的地、深化國際城市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