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園電眼不足 議員:恐成治安死角
臺北市現有612座公園,僅36%的公園設有監視器,議員憂心監視器不足恐成爲治安死角。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有612座公園,統計去年發生在公園的刑案有289件,僅36%公園有監視器,議員憂監視器不足恐出現治安死角,建議透過AI找高風險區評估設監視器。公園處表示,已完成階段任務,後續若有新增需求,將評估腹地、設施等,逐步編預算鋪設。
文山區華興里長陳峙穎表示,以他裡內爲例,周邊有大學,偶會出現在公園喝酒、喧譁等,或隨意丟棄垃圾造成環境髒亂,因未設監視器也抓不到人,盼市府能在涼亭或死角加裝監視器,嚇阻犯罪或違規。
公園處的監視器設置計劃前年通盤檢討後,完成公園、綠地裝設監視器規畫,至去年底已裝設710支,超過原規畫的687支,但全北市公園僅36%公園有設監視器,12個行政區中,僅大同和士林區公園監視器設置比率有過半,其他行政區多數公園仍缺乏足夠監視設備,恐淪爲治安死角。
議員曾獻瑩表示,公園裝設足夠監視器,對嚇阻犯罪可起很大作用,尤其北市去年發生刑案件數有289件、佔比47%,顯見監視器普及率仍要加強,他舉過去的華山大草原分屍案爲例,附近多商辦、停車場,但公園內有許多樹木遮蔽,當時因沒有設置監視器而被罪犯鎖定爲作案地點,造成後續警方查緝困難。
曾提到,正因多數公園仍缺乏足夠監視設備,恐讓有心人士趁機從事非法行爲,親子共遊的公園不夠安全,更可能因缺乏監視器增加警方查緝困難度,建議市府可利用大數據分析,在公園犯罪高風險地區裝置監視器,纔能有效預防犯罪。
公園處表示,後續會依監視器建置標準作業,評估需求後考量設置的急迫性,評估標準包含公園規模及設施、有無遊戲場或公廁、使用人次、地方需求、違規狀況等,盤點各公園狀況,若有需求將編列財源裝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