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蛋白區價量皆暴漲!文山成12區之冠、南港最跌 專家:短期仍拉鋸戰

文山區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蛋白區供給暴衝 文山區成交易與價格雙冠王

文山區新案供給飆升 帶動房價同步成長

2025年第一季,臺北市文山區因新案大量推出,待售存量達2,595戶,年增幅高達176.4%,居北市十二行政區之首。

不僅如此,平均房價亦從2024年Q1的68.1萬元/坪躍升至92.5萬元/坪,年漲幅達35.8%,同樣爲全市第一。

此現象反映出品牌建商進駐與新案質量提升,強化了市場信心與價格支撐。

住商不動產文山興隆加盟店表示,目前新案每坪成交價已普遍落在100~110萬元區間,而中古華廈與電梯大樓則仍維持在7字頭。

由此顯示,價格上漲主要集中於新建案,並受到換屋族羣青睞。

蛋白區房市熱度升溫 中山、南港、士林表現亮眼

除了文山區,2025年Q1的數據也顯示,萬華區與大安區分別以年增53.3%、15.7%的待售存量,進入供給增加前段班。

而在平均房價部分,士林區因北士科(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議題推升,價格達102.3萬元/坪,年漲19.7%,位居漲幅第二。

賴志昶指出,北士科因產業題材豐富,未來發展潛力備受矚目,進一步吸引科技業與中產族羣關注。其周邊具備生活圈機能與商圈支撐,也讓士林成爲蛋白區中的新興焦點。

中正與南港去化優勢顯現 市場逐漸分化

與文山、士林形成對比的,是供給下滑的區域如中正、南港與中山區,分別年減20.4%、33.5%、16.3%。

這些地區由於新案釋出量有限,加上房價原已偏高,價格漲幅明顯趨緩,甚至如中正區平均房價小幅下滑0.9%。

分析指出,當前房市處於去化速度與價格支撐的競合階段,若無法形成買方認同的價格空間,即便供給不多也難促成成交。

因此,房價能否持續穩健成長,仍需仰賴新案質量與區域條件共振。

趨勢觀察與購屋建議

在中央銀行連番升息與選後房市觀望氣氛未退的背景下,臺北市房市呈現「供給兩極化、價格分化」格局:

購屋人應掌握市況趨勢,聚焦個案品質與區域發展潛力,避免盲目追高。

整體來看,房市短期內仍在高檔盤整階段,但區域與產品表現將持續分化。建議民衆若以自住爲主要目的,可趁市場拉鋸時期理性評估,尋求具保值潛力的物件進場。

◎本文內容已獲 512news房市觀測站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