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8萬盞路燈僅3%有智慧功能 議員批與「智慧」城市脫節

▲北市智慧路燈。(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北市議員王欣儀指出,臺北市高喊打造「智慧城市」多年,但市府推動「智慧路燈」進展牛步、功能不足,路燈管理長期仰賴「市民或里長通報」,導致出現多處路燈故障數週、甚至數月無人聞問的荒謬情況,要求市府正視問題,提出具體改善方案。對此,公園處迴應,將研議先更換燈具,盼降低故障率。

王欣儀表示,智慧路燈原爲府級計劃,預期應具備「人車流偵測」、「智能燈控」功能,但目前全市18萬盞路燈中,僅約5000盞具智慧功能、佔比僅3%,僅能遠端開關與調光,智慧化成效明顯不足。

王欣儀說,公燈處坦言因採公用網路傳輸,會有訊號不穩問題,導致無法即時回報故障訊息,因此未再擴大推動。另外,目前全市僅24名維護管理員,平均一人要負責7500盞路燈,巡查幾乎呈現真空狀態,導致「燈壞數週都沒人知道」的荒謬現象。

王欣儀指出,根據統計,北市今年截至9月30日,路燈「超過7天才修好」的案件佔比高達46%;相較111年的5%、112年的1%、113年的6%都明顯暴增。王痛批,這已是管理失能、制度失靈的鐵證。

王欣儀要求,工務局與公燈處應立即檢討,針對「超過 7 天才修好」的案件,一個月內提出原因分析與改善方案,並正視人力不足問題,及研議導入AI智慧監測系統,並明確化智慧系統建置項目與效益目標。

對此,公園處迴應,目前全市設有智慧路燈5059盞。主要功能爲遠端監控、路燈不亮自動回報。後續將以高架道路、河濱公園、山區道路等巡查不易地點爲優先設置考量。預計設置1萬盞,後續若技術提升價格降低及通訊品質提升,考量維護成本,再研議增加設置智慧路燈。

針對議員質疑路燈「超過7天才修好」案件與總故障案件佔比,公園處說明,114年1至9月超過7日修復案件爲6.95%。明年起將全面更新燈具設備,更新後燈具品質提升將降低故障率有利降低修復日數。

公園處說,因應路燈工程隊人力不足,持續委託就業服務處招考;爲降低員工工作負擔,維持路燈正常維護,公園處也將評估委由維護廠商擴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