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德:“競爭不是衝刺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月14日報道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2024年,那就是‘轉型’!”
2024年,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各品牌在華全年交付超過290萬輛,其中ID.純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17%,燃油車市場份額超過21%,是自2005年以來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燃油車市場達到的最高市場份額。銷量發佈前夕,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就大衆在華轉型和未來發展與媒體進行了深入溝通。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貝瑞德
對於大衆汽車(中國)而言,2024年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大衆迎來了在華髮展40週年,也是大衆集團“2030目標”中,加速向智能網聯汽車時代轉型的關鍵一年。
變得“更快、更智能、更強大”,是大衆集團應對未來中國更爲激烈的市場競爭所需具備的體系基礎。
隨着大衆汽車集團在德國總部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VCTC全面投入運營,VCTC、CARIAD中國和小鵬汽車聯合開發的CEA(基於區域控制及準中央計算的電子電氣架構,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步入正軌,2025年將是大衆汽車轉型戰略成果呈現的“交付之年”。
大衆汽車集團全新智能網聯汽車中心
2024至2027年期間,大衆汽車集團計劃在中國推出超過40款新車型,其中超過半數爲新能源汽車;到2030年,集團計劃在中國市場提供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
2025年大衆即將在華髮布的重磅車型及技術產品包括:即將上市的AUDI品牌首款量產車型及基於PPE純電動平臺的奧迪車型;年內發佈CMP平臺首款原型車、大衆汽車UNYX新車型、首款增程式車型;以及燃油車產品的混動化和智能化升級等等。
大衆安徽MEB工廠俯瞰圖
大衆汽車是最早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國際車企,桑塔納(參數丨圖片)、帕薩特、朗逸、POLO、途觀等經典車型見證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對於國際汽車企業來說,如果不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在全球市場也無法躋身前列。
在過去一年間,爲了應對數十年來的結構性問題,大衆德國總部正在工廠重組、成本削減及人員調整等方面展開一場“硬仗”。這一列改革措施是否會影響大衆在華既定戰略的執行?
“這一轉型並不會影響我們在中國的投資佈局”,貝瑞德堅定表示,“‘在中國,爲中國’作爲大衆汽車集團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味着我們將繼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並不斷深化與合資夥伴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江汽集團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關係。”
行動說明一切。2024年大衆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營合同協議,將上汽大衆的合資合營期提前延長至2040年,這是中國市場在大衆集團全球戰略重要地位的映射,也是大衆在華戰略定力的呈現。
不僅如此,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雙方的合作模式也更進一步,發生重大轉變。根據規劃,自2026年起上汽大衆將推出2款基於CMP平臺的電動汽車、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款增程版車型。到2030年,上汽大衆計劃共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15款新品專爲中國市場開發,涵蓋純電、插混、增程等多種動力形式。
大衆集團戰略轉型分爲三個重要階段:明確戰略轉型方向、進行戰略部署、呈現戰略成果,2025年是中國市場產品和技術進行交付的開始,也是實現大衆“2030目標”的關鍵節點。在轉型成果即將落地交付的重要時期,一旦發生戰略搖擺或者動作變形,前兩個階段的佈局與投入都將付之流水。這也是考驗跨國車企戰略定力的關鍵歷史時刻。
在2024“轉型之年”,位於合肥的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於2024年1月起全面投入運營。這個大衆汽車集團在德國總部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有約3000名技術專家着力開發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及技術。
大衆汽車集團全新智能網聯汽車中心
大衆首個在中國本土開發的、面向A級車市場純電動汽車平臺CMP也已步入正軌,這一平臺將實現開發流程縮短30%、優化成本40%的戰略目標。
CMP平臺所針對的A級車細分市場佔據了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50%左右,是競爭最爲激烈的領域。大衆希望通過本土開發、利用本土研發資源、建立本土合作伙伴關係,以推動成本優化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大衆集團還將於2025年上海車展發佈首款增程式車型概念車,並將於2026年正式上市;新品類UNYX未來將推出3-4款全新車型,與現有合資產品形成鮮明差異;大衆旗下主要燃油車型也將推出插電式混動版本。通過燃油車、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以及增程式汽車的全線佈局,以完善產品譜系應對中國市場的競爭。
智能駕駛方面,大衆在華路線圖也更加清晰。大衆與地平線共同設立的——總部位於上海——合資企業“酷睿程”(CARIZON),將在CMP平臺車型上融入酷睿程開發的智能駕駛技術,達到L2+或L2++水平。奧迪PPE平臺車型將與華爲合作,全新Q6L e-tron車型將搭載高階駕駛輔助系統。
“過去兩年半以來,我們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從2026年起,我們的戰略成果將全面發力,開啓一場覆蓋所有品牌的“在中國,爲中國”產品攻勢。”
在大衆集團2030目標中,大衆期望能夠佔據中國市場15%左右的市場份額。根據行業預測,屆時中國汽車市場或將達到2800萬輛銷量規模,大衆在華年銷量將達到約350萬輛。
“捍衛在華第一國際汽車製造商的地位。我們我們正在與合資夥伴攜手並進,通過推出新產品來實現這一目標。”
顯而易見的是,2025年中國市場的競爭和價格戰仍將非常激烈,且這一態勢還將延續甚至加劇。
“無論是大衆汽車集團還是整個行業,都需着力提升成本競爭力。我們絕不能消極等待,幻想市場未來會自行改善,或認爲消費者會願意支付更高溢價。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作爲大衆集團在華業務掌舵者,貝瑞德對中國市場的競爭態勢和發展特點,有着非常精準的判斷和清晰的認知。
在貝瑞德看來,“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會自行消失,價格也難以迴歸以往的高水平。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激烈的價格競爭。”
在新能源領域,許多車企面臨要麼要銷量,要麼要利潤的艱難選擇。不僅新勢力面臨盈利和生存壓力,傳統車企同樣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利潤壓縮隨着競爭加劇,市場規模和利潤的平衡成爲企業必須妥善處理的問題。
在貝瑞德看來,大衆汽車集團平衡的產品陣容,使其可以在激烈競爭中不盲目追求市場份額,保持穩健運營,創造健康的現金流爲未來投資創造條件。
明確的戰略,清晰的規劃,切實的舉措,持續的投入,大衆以不斷加強的本土化研發和合資夥伴的緊密合作,大衆將在華產品開發週期縮短了30%,將新產品開發週期縮短至3年,以更加強有力的姿態“卷”入更爲激烈的市場競爭。
儘管2024年大衆在華交付超290萬輛汽車,燃油車市場份額創2005年以來新高,但推動合資企業向智能網聯汽車時代轉型需要更堅定的舉措和強大的戰略定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數據,2024年中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零售2289.4萬輛,同比增長5.5%,但合資品牌份額不到40%。過去5年中,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價格戰是中國汽車市場激烈競爭的一個切面,另一面是中國企業迅猛的發展速度,快速的產品交付節奏,以及強大的創新能力。
迎來戰略轉型成果落地的“交付之年”,大衆汽車需要以更強有力的產品、技術及市場策略,來逐步重建市場信心。
“大衆汽車集團不會不計代價地追求銷量增長。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競爭不是衝刺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對我們來說,市場份額並非評判業務成果的唯一標準,盈利水平纔是我們的首要考量因素。我們重視長期目標,並致力於對未來持續投資。”
誠然,“在馬拉松比賽中,一開始跑得非常快的選手,最終不一定能夠抵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