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大師講堂穿越時空 焦雄屏揭臺灣文化跨界精彩共鳴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本月邀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前所長、金馬獎前主席焦雄屏主講「以臺灣文化爲榮,電影和其他」。圖/臺北榮總提供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本月邀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前所長、金馬獎前主席焦雄屏主講「以臺灣文化爲榮,電影和其他」。焦雄屏說,臺灣文化蓬勃發展,現在所享有的創作自由,是無數文化工作者憑着信念與熱情,一步一腳印爭取而來的成果。每一部作品的背後,不僅是創意與美感的展現,更真實反映着時代的脈動。

「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底氣及精神支柱,就爲文化。」 焦雄屏說,1995年雲門舞集帶着「九歌」作品到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劇院演出,該作品結合了各界的藝術菁英,是一個分長震撼的演出,任何表演團體只要進入到這個戲院,等於是被肯定了在全世界的地位,當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明,爲了說明雲門不單是臺灣唯一輝煌的文化成就,更主導研討會介紹臺灣文化環境,與當代各藝術領域發展。

焦雄屏指出,研討會主講者有林懷民的「舞蹈」、李歐梵的「文學」、賴聲川的「劇場」、陸蓉之的「美術」,及她自己的「電影」,當時臺灣各領域的文化藝術發展,「實在太精彩了」。

回顧1970至1990年末是臺灣當代藝術文學發展的黃金時代,焦雄屏說,美術、文學、舞蹈、音樂、劇場、漫畫及電影接續發展,當時文化藝術黃金時代展現的特質有「本土意識-身分認同」、「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跨界融合與互助」,甚至是交雜了歷史、東西文化、國際外交失利及政治、社會、經濟變動等因素。

焦雄屏說,美術方面,從早期的現代畫衝撞傳統繪畫,如國畫與本土東洋油畫等;文學則是從與現實脫節的軍中文藝、瓊瑤式言情小說,到現代文學崛起,與後來的鄉土文學大論戰;舞蹈爲從民族族舞、芭蕾舞到現代舞等,雲門舞集更是融合傳統、現代、後現代的舞團,奠定臺灣在世界舞蹈界的拔尖地位。

而音樂爲包括臺灣民俗小調、上海香港的靡靡流行音樂、西洋東洋新流行歌曲,及本土、校園民歌崛起,最後整合以上基因的創作流行歌曲,成爲華語歌壇的領導品牌。劇場爲傳統戲曲、有限的西方古典戲劇到實驗小劇場等;漫畫則有民國式、東洋式漫畫,再到世界揚名的如蔡志忠、幾米、鄭問;最後,電影集各種藝術大成,從早期國策電影、臺語片、到瓊瑤愛情文藝片、功夫武俠片等。

焦雄屏說,21世紀過了四分之一的時候,現在回看上個世紀末精彩的30年,看到了表演工作坊劇作笑中帶淚的時代感傷、侯孝賢電影裡臺灣的文化過往、楊德昌電影裡臺灣的都會現在,享受着兩廳院天天提供的藝術精粹,走遍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飄揚着臺灣創作者的歌聲,「我們以臺灣文化爲榮」。

「其實不只文化,臺灣各行各業總是充滿了奇蹟。」焦雄屏說, 臺灣文化真正的「黃金時代」不僅體現在藝術的光芒,更是文學、美術、音樂、舞蹈與電影等各種創作形式交織共鳴的壯麗浪潮。此時此刻,我們期待在新的紛爭和變動中,可以啓迪大家思考和反省的原動力,再創一個我們可以引以爲榮的輝煌文化。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外界尊稱焦雄屏是「臺灣新電影的教母」,更是讓臺灣電影躍上國際舞臺的最重要推手,堪稱臺灣電影界的靈魂人物。焦雄屏以豐富的人生歷練與敏銳的文化視角,引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望臺灣文化蓬勃而激昂的發展歷程,現在才得以享受這穿越時空的文化饗宴。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左)說,外界尊稱焦雄屏(右)是「臺灣新電影的教母」,她以豐富的人生歷練與敏銳的文化視角,引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望臺灣文化蓬勃而激昂的發展歷程。圖/臺北榮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