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自主板塊加速調整,北汽股份陳巍辭任董事長

在北汽藍谷更換企業名稱後,北汽集團旗下另一自主業務板塊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股份”)在人事調整層面迎來了調整。

2月23日晚間,北汽股份公告顯示,陳巍因工作變動已於2月19日向董事會遞交辭任聲明,不再擔任本公司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及提名委員會主任。同時,北京汽車建議委任王昊爲非執行董事,夏鵬被建議委任爲公司非職工代表監事。

資料顯示,王昊於汽車行業擁有近15年經驗,曾任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北汽藍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戰略與系統運營部部長、信息中心(藍谷信息公司)黨支部書記、主任、經營與管理部部長、經營與管理部/數字安全與管理部部長、北京北汽鵬龍汽車服務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近年來,北汽股份業績承壓。北汽股份旗下共有北京汽車、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福建奔馳四個業務板塊,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兩家合資公司是北京汽車銷量的主要貢獻者。從營收來看,北京汽車絕大部分收益也來自北京奔馳。而在自主板塊業務上投入雖多,但是效果有限。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汽股份實現營收1440.21億元,同比下降6.7%;歸母淨利潤31.02億元,同比下降23%。

多年來,自主板塊疲軟是北汽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北汽股份和北汽極狐是北汽集團兩大自主板塊。而此前多年,北汽集團自主板塊業務不斷整合,在經過多次調整後,2019年10月,北汽集團舉行盛大發佈會推出BEIJING品牌,將北汽新能源和北汽自主傳統燃油車板塊合二爲一,此舉標誌着北汽自主板塊大整合告一段落。2020年初,北汽集團發佈了以“北京”和“BEIJING”爲核心的“大北京”品牌戰略。而新任董事長姜德義掌舵後,進一步推進”大北京”品牌戰略,除高端新能源品牌極狐保持獨立外,其他自主品牌統一歸入北京汽車體系。同時,品牌層面由“北京”與“BEIJING”雙品牌驅動。

目前,北京汽車品牌定位爲“家庭奔赴戶外的樂趣同行者”,共有悅野、悅旅、悅己三大產品序列。其中,悅野系列以BJ40、全新BJ40、BJ60三大系列產品爲主線,包含燃油及新能源越野車型,採用”BEIJING"字母標識;悅旅系列以BJ30爲旗艦產品,主打混動越野;悅己系列則包括全新X7、新魔方等城市SUV燃油車型,也包括EU5、EU5 PLUS等純電動車型,採用中文”北京"標識。

北汽集團正處於轉型中,2024年,北汽集團更換品牌標識,新標摒棄了“北”字元素,轉而採用“BAIC”爲核心設計。目前,北汽集團正在推進品牌煥新計劃,其目標是通過3年時間實現品牌的“煥新向上”,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通過5年時間實現“品牌躍遷”。

不過,作爲北汽集團新能源轉型核心的北汽藍谷(600733.SH)仍處於大幅虧損狀態。2月14日晚,北汽藍谷公告稱,公司擬將中文名稱由“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爲“北汽極狐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極狐”)。此次更名旨在進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車主業,提升品牌在市場中的辨識度和影響力,契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北汽極狐在產品線上進行了調整,砍掉了原本計劃推向市場的兩款純電車型,同時加碼增程車型。根據產品規劃,北汽極狐將開發極狐阿爾法T5增程車型和阿爾法S5純電及增程車型、基於BE22平臺開發極狐品牌MPV產品,還將投資55.32億元用於享界車型項目(北汽極狐與華爲合作車型)研發,涵蓋3款產品。

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北汽仍需平衡三組關係:極狐與華爲的合作深度、高端產品與下沉市場的互補性、研發投入與盈利目標的矛盾。

去年初,北汽集團宣佈將向自主板塊投入千億元研發支出,重點賦能北汽極狐的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和服務升級,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極狐年銷60萬輛。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北汽極狐全年銷量爲11.4萬輛,同比增長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