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叮咬後如何處理?
本報記者 申少鐵
夏天,芝麻大小的蜱蟲進入活躍期。參加露營、踏青等戶外活動,或接觸寵物、牲畜,如不注意防範,容易被蜱蟲叮咬。蜱蟲有哪些危害?被叮咬後如何處理?記者採訪了疾控專家。
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介紹,蜱蟲又名壁蝨、扁蝨、草爬子,通常生活在草叢、灌木叢等地方,或者寄生在鼠類、家畜等動物體表,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時蜱蟲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飽血後像黃豆粒甚至更大。蜱蟲可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使人和動物患病。
被蜱蟲叮咬後的症狀往往因人而異。劉起勇說,叮咬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瘙癢或輕微疼痛,類似蚊蟲叮咬,但持續時間會更長。部分人羣對蜱蟲唾液中的蛋白質過敏,可能出現皮疹、水皰甚至全身性的蕁麻疹。如果蜱蟲攜帶病原體,可能會引發發熱、頭痛、肌肉痠痛、乏力等全身症狀。
被蜱蟲叮咬後要妥善處理。劉起勇說,首先應儘快移除蜱蟲,蜱蟲在吸血時會將頭部埋入皮膚,要用鑷子或者專用蜱蟲移除工具,緊貼皮膚夾住蜱蟲頭部,緩慢垂直向上拔除。蜱蟲的頭有倒鉤,強行取出只會越來越緊,所以切勿旋轉或者猛拉,以免蜱蟲口器斷裂留在皮膚內。移除蟲體後,使用酒精或碘伏清潔叮咬部位,避免感染。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如出現發熱、皮疹或其他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