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房發展年度計劃:500老舊小區“願改盡改”“能改盡改”
5月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了《2025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今年住房發展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到,今年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推動危舊樓房改造,啓動2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推動物業服務覆蓋300個老舊小區等。
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
今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目標是什麼?依據《計劃》,2025年供應商品住房用地240公頃-300公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加快“好房子”建設步伐,逐步提高剛性住房需求保障水平,持續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防控風險隱患,推動房地產市場回穩向好。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計劃》同步明確八項重點任務,包括優化住房用地供應、持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回穩向好、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等。
其中,優化住房用地供應,順應房地產發展趨勢,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本年度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公頃-30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頃。加大站城融合力度,優先在軌道站點周邊等設施較爲完備地區開發建設,適度提高建設強度,打造職住商活力中心。根據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設計劃,統籌安排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穩步提升保障性住房空間供給質量,優先向現狀和近期建設的軌道站點周邊以及重點功能區周邊佈局。
全面實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白名單”機制
加快“好房子”建設,開展平原新城新建高品質住宅試點和中心城區既有住區可持續更新改造試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品質建設、高質量改造、高效能運維、高標準服務,以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好房子”爲基礎,推動首都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加大新開發居住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商品房項目風險監測預警,全面實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白名單”機制,強化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監管,持續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完善房地產全過程監管,持續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羣衆合法權益。
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支持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健全多層次租賃房源供應體系,滿足多樣化住房租賃需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羣衆訴求,以《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相關配套政策落地實施爲主線,全面落實企業備案管理、押金託管和租金監管、規範個人轉租等政策要求,開展“每月一題”住房租賃企業經營不規範問題專項治理,構建多元糾紛化解體系,持續開展常態化宣傳和執法檢查工作,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切實維護羣衆合法權益。
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科學確定“十五五”時期保障性住房發展目標,優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體系。通過新建、改建、轉化等方式,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間)。抓好面向大學畢業生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運行保障人員保障性租賃住房專項配租工作,切實幫助新市民、青年人解決階段性住房困難,實現“一張牀、一間房、一套房”多元化住房供給。
着力提升住房質量。深入推進新建住宅項目質量監管“每月一題”專項治理,聚焦高頻共性問題,未訴先辦,主動治理、系統治理。對2024年已交付住宅項目開展“回頭看”行動,督促開發企業暢通報修渠道,履行保修義務。對2025年擬交付住宅項目,提前介入治理潛在問題。對在施住宅項目,強化過程質量監管。
貫徹“優質優價”理念,引導企業以質量管理目標確定工程造價,鼓勵企業加大質量多發問題治理費用投入。持續狠抓住宅工程滲漏裂沉質量多發問題治理。健全工程質量共建共治共享體系,持續推進新建住宅竣工驗收前業主查驗制度試點,積累業主查驗優秀案例,完善業主查驗機制,引導參建各方落實質量主體責任。
推動危舊樓房改造,啓動2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
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強閒置土地盤活利用,完善分類實施機制,健全核心區平房成片區、整院落退租機制,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市基礎設施等各類更新改造。圍繞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年度任務,在尊重居民意見基礎上“願改盡改”“能改盡改”,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十四五”時期市屬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同步推進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完善加梯地圖,爲居民和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立足年內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的任務目標,用好加梯地圖,推動開展議事協商,促進達成加梯共識,推進應加盡加快加。制定住宅老舊電梯更新計劃,結合實際優化更新流程,申請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紮實推進項目實施。推動危舊樓房改造(簡易樓騰退),啓動20萬平方米改造(騰退)任務。
推動物業服務覆蓋300個老舊小區
健全物業管理服務體系。持續加強對街道(鄉鎮)和社區的指導、培訓,不斷健全完善社區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常態化協商議事機制,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發揮物業服務綜合評價作用,通過綜合評價引導規範行業發展。推動物業服務覆蓋300個老舊小區。加快研究修訂物業服務標準,持續提升物業管理服務規範化水平。每季度對物業管理類訴求前100名的小區開展專項治理。優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及使用。
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持續加大住房公積金租房提取支持力度,推進直付房租業務,提升住房租賃押金託管和租金監管效能。進一步完善貸款提質增效,優化服務內容,增加“電話貸款,服務直達”服務模式。加大對購買綠色建築貸款支持力度。加大對多子女家庭的購房支持力度,做好人才住房保障服務。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