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羽毛銀行」讓虛弱的短趾鵰重返藍天
2024年10月17日,短趾雕被放歸自然。(取材自新京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供圖)
2023年5月,一隻虛弱、無法飛行的短趾雕被送往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這是中心成立23年來救助的第一隻短趾雕,從沒有救活把握,到利用「羽毛銀行」爲牠成功換羽,這隻短趾雕最後重返藍天。「羽毛銀行」是由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建立,由30多種猛禽1000多根羽毛組成,接治6000餘隻猛禽,超過3300只猛禽被救治後接羽成翼回家。
據新京報報導,這隻短趾雕被發現時已奄奄一息,胸部肌肉偏瘦,胸口有較大傷口,兩側飛羽嚴重損傷,大多從中間折斷,爪子上也有磨傷。康復師用藥施救後,寄希望於換羽季,大量的羽毛損傷只能通過自然換羽來解決。20多天後,短趾雕似乎有了求生的力量,開始自主進食,康復師們爲它取了個外號——「大方臉」。
去年10月,「大方臉」終於完成換羽,卻發現新羽毛上長着很多橫斑,短趾雕跳躍或者飛翔時極易受損、折斷。「一時間,這些羽毛竟然接連損壞了」,回憶起一年前的情景,康復師李志賽仍感惋惜。
2024年年3月,事情迎來了轉機。歐洲動物醫學專家Neil Forbes來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參觀,得知短趾雕的情況後,他給出了治療方案——爲牠進行保護性接羽。
與常規接羽的目的不同,保護性接羽是通過接上又長又硬的羽毛,保護鳥類新長出的血羽。外國專家說,猛禽正常換羽時,有正常的飛羽在外面保護血羽。但「大方臉」原本的飛羽大多損毀,血羽在生長過程中失去保護,所以更易折斷。但「羽毛銀行」中沒有其羽毛,康復師於是挑選了雕鴞、遊隼、蒼鷹等中大型猛禽的羽毛「湊」在牠身上。
2024年3月末,康復師嘗試對「大方臉」進行保護性接羽,15根羽毛接好後,原本飛羽呈深灰色的「大方臉」,披上了一件斑斕的羽毛衣。但牠不開心地啄掉了幾根羽毛,康復師進行了第二次保護性接羽。
這次,血羽生長得非常結實,原來接羽的羽毛也隨着換羽季脫落,褪去了「一身花衣」的「大方臉」羽翼豐滿,活動能力也變強了。10月14日,「大方臉」迎來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接羽治療,驚喜發現在中心生活的近18個月裡,牠「胖」了將近400克。
經過換羽成功,10月17日,「大方臉」被帶到野鴨湖溼地附近一片開闊的田野放飛。「大方臉」站了不到一秒就決定起飛,扇動着寬大的翅膀,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飛向遠方的樹林。
「『大方臉』在籠舍中被照料了一年半,但天地廣闊的大自然纔是牠的家。今天,牠回家了。」鄭智珊感慨。
2024年10月14日,康復師測量短趾雕的翅膀長度,並確定對稱性。(取材自新京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供圖)
被接上其他種鳥類羽毛的短趾雕。(取材自新京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供圖)
2024年3月,康復師對短趾雕進行保護性接羽,接上了不同種鳥類的羽毛。(取材自新京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