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狠手?秘密「囤黃金」數量太震撼 美元后面恐危險
大陸手上黃金數量可能比公開數字多了一倍。(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近三年來,大陸人行持續大量購買黃金來擴充儲備規模,據估計其擁有黃金數量已達到5065公噸,比世界黃金協會所公佈數據高出一倍。越來越多觀察家開始推測,北京大舉囤金的真正用意,是爲了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MarketWatch報導,Money Metals黃金分析師紐文豪伊生(Jan Nieuwenhuijs)表示,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大陸人行便開始加速購買黃金。
當時,西方國家決定凍結俄羅斯持有的美元和歐元外匯儲備,此舉被視爲「前所未有地將美元武器化」,對全球央行產生巨大沖擊。因此,許多國家開始重新評估美元所帶來的政治風險,並轉向積極購買黃金以尋求避險,而中國大陸的行動尤其引人注目。
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人民銀行在2022年11月至12月期間增加了62公噸黃金,使得其整體黃金儲備首次突破2000公噸大關,到了2023年,人行又採購225公噸黃金,成爲全球央行中最大的買家,2024年,再度買進44公噸黃金,目前持有量已高達2280公噸,佔其外匯儲備的5%。
事實上,人民銀行除了檯面上公開購買黃金外,私底下可能還有更多未公開的交易。紐文豪伊生認爲,截至2024年底,人行實際擁有的黃金儲備可能高達5065公噸,較世界黃金協會公佈的2280公噸數據多了一倍。
道明證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梅萊克(Bart Melek)指出,中國大陸增持黃金的用意在於,使其高達3.3兆美元(約新臺幣97兆元)的外匯存底更加多元化。目前,黃金在其外匯存底中僅佔6.7%。
他指出,北京大量儲備黃金是爲了「避免美元購買力下滑」,因爲中國大陸對於美國累積高達37兆美元(約新臺幣1087兆元)的龐大債務深感憂慮,認爲這筆債務將會「以一種無法長期維持的速度快速增加」。
梅萊克強調,由於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對美元需求減少,「保持購買力、減輕制裁風險,以及適應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減少」是中國大陸希望擺脫對美元依賴的關鍵原因。他指出,黃金是一種「沒有交易對手風險、具有內在價值且能自動對衝通貨膨脹的資產」。
紐文豪伊生坦言,黃金是唯一能夠取代美元,成爲世界主要儲備的資產,部分原因是黃金具有高度流動性,並且在過去數千年以來,一直被廣泛用作儲備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