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行“掃碼檢查”改革 阻斷88%重複檢查、低效檢查
北京商報訊(記者 付斌)4月2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召開了以"深化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爲主題的新聞發佈會。在推動涉企檢查規範高效方面,全市非現場檢查量佔比達40.9%;自啓動"綜合監管e碼查"小程序,重複檢查、低效檢查提示阻斷成功率達88%;全市"無事不擾"企業總量達到23.1萬。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推動49個監管部門廣泛應用數據比對、遠程檢查、企業自主提交材料等八種非現場監管方式,以科技手段賦能高效精準監管,將現場檢查轉變爲"不見面""非接觸"式監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非現場檢查量佔比達40.9%,實現1682項監管數據跨部門共享共用,爲企業減負成效明顯。
在健全"掃碼檢查"工作機制方面。自2024年7月1日以來,北京市全面推行"掃碼檢查"改革,全市各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對企業開展檢查時,必須先統一掃描營業執照上的"企業碼",才能實施行政檢查和現場訪企活動,並對重複檢查、低效檢查進行提示阻斷。同時,暢通政企評價反饋通道,經營主體可隨時通過"京通"小程序對執法人員"應掃未掃"、頻繁檢查等不規範檢查行爲進行反饋評價。
自去年7月1日"綜合監管e碼查"小程序啓動以來,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掃碼檢查29.3萬次,重複檢查、低效檢查提示阻斷成功率達88%。
與此同時,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擴大"無事不擾"清單範圍,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大型企業總部等重點行業企業納入"無事不擾"企業清單,截至2025年3月,全市"無事不擾"企業總量達到23.1萬,佔全市企業總量的10.25%。首批"無事不擾"企業被檢查量環比下降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