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個馬術科技小院落戶宋莊

來源:農民日報

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打造鄉村振興“馬背”上的創新引擎,日前,北京宋莊馬術科技小院揭牌儀式暨智慧馬業研討會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京泉興農牧園創意園馬場舉行。

作爲北京首個馬術科技小院,該院由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馬遺傳資源與種質創新團隊攜手2008年奧運會馬術運動員黃祖平旗下的祖平馬房,與國際化海外合作團隊共同建設而成。該馬術科技小院將基於人工智能的運動性能測定技術、基因型精準快速檢測技術、生物信息大數據分析平臺,搭建溫血馬集“育—測—推”於一體的創新培育平臺,建立系統性、科學化、標準化的性能測定和選種選配技術體系,加速我國高水平運動馬的培育進程,加快實現進口替代,爲都市新型畜牧業發展提供種源動力,賦能鄉村振興。

2008年,中國馬術實現了奧運參賽史上零的突破,成爲中國馬術走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祖平馬房是國內賽事與訓練體系標準化建立者,參與制定馬術行業標準。作爲中國馬術推廣的先行者和領導者,構建專業培訓體系,推動馬術進校園、馬術進社區,全方位促進中國馬術運動的普及與產業發展,推動了中國馬術從小衆運動向大衆化轉型。馬術科技小院落地祖平馬房,標誌着奧運精神注入科技小院。

“馬產業作爲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產業,智慧馬業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馬遺傳資源與種質創新團隊負責人王勤說,團隊建立了全球馬遺傳資源數據庫,參與培育中國溫血馬、速度耐力馬“太陽花”等專門化用途馬品種,通過馬術科技小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打通從實驗室到牧場“最後一公里”,實現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宋莊馬術科技小院建設,主要是爲了破解產業瓶頸,打破國際依賴,建立本土化育種體系,保障產業安全。建立我國溫血馬育種平臺,實現育種技術集成和推廣;整合產業鏈條,推動產學研協同,搭建產學研平臺,促進全鏈條技術融合,構建‘育—測—推’一體化模式,從‘進口依賴’轉向‘科技驅動’,服務鄉村振興,帶動就業,賦能地方經濟。”王勤介紹說,溫血馬繁育是勞動密集加科技密集型產業,溫血馬的養殖管理、繁育、馬術訓練、賽事保障以及馬產業配套服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溫血馬的遺傳育種科技含量較高,國內溫血馬育種尚處初級階段,自主繁育能力弱,自主繁育出的溫血馬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高水平運動馬一直依賴進口。國外溫血馬育種已進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的育種4.0時代,而我國仍處在雜交選育的1.0階段。同時,產業鏈不完整、人才短缺;飼料、馬匹保健品國產化率不足;種馬場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專業獸醫、馬匹護理人員短缺,疫病防控體系不完善;賽事商業化程度低、衍生產業開發不足。

王勤說,馬術科技小院將通過“種業芯片”攻堅、“智慧馬業”創新、“馬背經濟”拓展等三個方面開展工作,推動馬術產業從傳統的經驗型向數字化、科學化方向轉變,構建馬術產業新質生產力。同時,他們將以科技小院爲載體,實現研究生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鄉村振興相融合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模式,加速我國高水平運動馬的培育進程,培養馬產業技術人才。(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