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初三期末作文下水文:“認真對待每一程”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5年第三期(總第876期)

【按】西城區剛剛考過的初三期末作文題如下:

我以戲作的心態,寫了一篇“下水文”,其中隱藏了很多關於中考作文應試的小秘密,可以看作我指導中考作文訓練的實操版。歡迎諸位讀者在留言中總結閱讀過程中發現的這些“小秘密”。 另外,今天只發針對題目一的下水文,明天或後天再發針對題目二的下水文。

認真對待每一程

那次反覆修改作文的經歷,讓我明白了“認真對待每一程”這句話的意義。

“你看,你的作文題目是‘美妙的夜晚’,現在文章確實是在寫夜晚發生的事,可是美妙在哪裡呢?前面大部分都是不妙,只有快到結尾時,才顯出來那麼點兒美妙的意味,鋪墊太多,詳略不當。”老師指着我的作文毫不客氣地批評道。

“圍繞中心去寫作,這個從一開始寫作文老師就強調的事情,我怎麼一聽就會,一用就廢呢?還是平時練得太少啦!”一邊反思,一邊另起爐竈,儘可能壓縮鋪墊部分,把“美妙”展開詳寫。大刀闊斧地一通刪改,這回肯定沒問題了。

“嗯,這回從選材和詳略來說,比較合適了。我們再看看開頭和結尾,我反覆強調的‘四點標準’你做到了嗎?”

“開頭點題,結尾扣題;開頭結尾要由淺入深;開頭結尾都要短;不能是萬能的開頭和結尾。”一邊掰着手指頭嘀咕着,一邊拿這些標準衡量着。“哦,我這個是萬能的開頭和結尾了,它們與中間幾乎沒有聯繫。”

“那怎麼辦呢?”老師問。“可以把中間的情節截取一點兒挪到開頭,做個倒敘,結尾再把議論抒情和中間聯繫得更緊密。”“好,這樣可行,拿回去接着修改吧。”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下來再接再厲修改一番,盡最大可能完美契合老師講的“四點標準”。

“老師,您看這回沒什麼問題了吧?”“嗯,這回開頭結尾完全符合四點要求了。不過,再看看你文章的語言,行文過程中有很多‘我’完全可以承前或者蒙後省略,你卻沒有省略,顯得很囉嗦。”“得令!”

“好,孺子可教!這回不但把不必要的‘我’都刪掉了,而且舉一反三,把很多可有可無的關聯詞語都刪掉了。好文章讀起來要朗朗上口,要擲地作金石聲,對語言的打磨是無止境的。”

“×××的作文發表了!我們向他表示祝賀。”兩個月後,老師在課堂送給了我一本《作文通訊》。實在太開心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刊物上發表文章。

這個修改作文的過程,讓我明白了,原來“認真對待每一程”如此之重要。哪怕掉坑碰壁都沒關係,掉坑碰壁的過程,本身也是成長,也是進步。不只是修改作文,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操場橫幅上有八個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掛了一年多,這一刻我才真正弄明白了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

我的視頻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衆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