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批10個“百千工程”示範片區即將啓動實施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2月27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召開,北京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委員、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士功在介紹本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情況時透露,截至2025年2月,本市首批12個“百千工程”示範片區創建任務基本完成,第二批10個“百千工程”示範片區規劃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將於近期全面啓動實施‌。

他介紹,2018年以來,北京市接續實施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和“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示範帶動,持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截至2025年2月,首批12個“百千工程”示範片區創建任務基本完成,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約10億元,完成綠化美化及風貌改造31萬平方米,建成美麗庭院3100戶,引入城市創客、涉農企業等新主體150餘個,新增本地就業崗位超1000個,一批村咖、麪包坊、親子研學等新業態成爲時尚鄉村、流量留客的打卡點,鄉村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第二批10個示範片區規劃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將於近期全面啓動實施‌。

張士功表示,美麗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2月,全市累計完成2800餘個美麗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任務,農村污水、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廁所革命持續推進,農村街坊路、路燈有序更新,村莊綠化覆蓋率不斷提高。組建農村人居環境專業化管護隊伍,形成“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長效管護機制,全市農村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門頭溝、密雲、平谷3區獲評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激勵縣,美麗鄉村越來越成爲首都市民嚮往的地方。

張士功表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爲鄉村產業發展劃定了紅線,也留足了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大棚房”、新增亂佔耕地建房等問題反彈。另一方面,明確可預留不超過5%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用於零星分散單獨選址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探索村莊建設用地兼容和農業、生態空間複合利用,釋放農村土地要素活力等。這些舉措切實保障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合理需求,有利於延伸鄉村產業鏈、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將更多產業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談到全市“百千工程”佈局時,張士功透露,到2027年,重點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村、1000個左右提升村,以示範村創建爲牽引,帶動提升村補短板,引領2000個左右村莊鞏固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同時,將把握鄉村風貌提升、業態多元、連片發展等三個維度,推動地域相鄰、村情相似、資源相連、產業相近的村莊聯合聯動發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此外,還將突出地域特色,圍繞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三條文化帶”,主要道路沿線、重要河流沿岸,重點景區、園區、重大活動舉辦地、重要交通樞紐周邊等特色區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範村、提升村,推動示範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組團式發展。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