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方位推動AI賦能行業應用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 孫明源)2月28日,“天工”人形機器人手捧紅托盤,緩緩走到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開幕式主席臺,隨後,北京市門頭溝區委書記喻華鋒將芯片鑰匙插入數字魔方,啓動了北京市門頭溝區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好用、易用、願用――以突破性創新加速AI賦能千行百業”,並設置了1個開幕式(主論壇)、9個分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

“空間智能技術實現與物理世界融合交互,將是今後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展的新動向。這一動向不僅爲傳統產業帶來智能變革,也將爲未來發展創造無限可能。”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倪光南提出,通過虛實交互技術的突破,中國有望在機器人、智慧城市等領域爲全球提供中國方案。

對於時下備受關注的DeepSeek,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表示:“DeepSeek的誕生是人工智能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開闢了一條低成本發展人工智能的可行之路,標誌着人工智能從‘大力出奇跡’、簡單堆砌算力的外延式發展階段,轉向系統優化、追求高算效和高能效爲主的內涵式發展階段。基於其開源模式,我的團隊開發出了奇稷(農業)大模型。”

會上,相關專家呼籲,積極推動“AI+”行動,需要依賴於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產業生態的協同創新以及政策與法規的前瞻佈局。

記者瞭解到,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有2400家,社會融資約440億元,兩項指標均佔全國四成。北京市備案上線大模型達105款,約佔全國一半。下一步,北京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建設,在法律、文化、交通、醫療等垂直應用領域,打造標杆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應用,逐步走向深水區。

現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應用工作思路,計劃圍繞工業、教育、醫療、金融、農業等20大重點行業,推動“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此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

此次大會啓動了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以“大算力+大模型+大應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爲支撐,通過優化數據處理、參數調整、訓練技巧和模型評估等步驟,解決當前人工智能算力分散、準確性不足等問題,提高模型的計算效率及準確性。

根據賽迪研究院發佈的《2025數智經濟前瞻暨數智安全建設展望》,在數智經濟時代,統籌發展和智能安全十分重要,“京西智谷”憑藉自身優勢,有望成爲創新數智經濟、構建數智安全、加快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的先行地、示範地。

對此,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介紹:“門頭溝作爲北京市人工智能重點佈局區之一,將從小切口、實場景入手,圍繞行業熱點和社會關切,積極推廣商業化應用。未來,門頭溝區將持續構建專精特新產業集羣,全力放大人工智能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京西智谷’品牌。”

在主論壇的簽約及發佈儀式環節,門頭溝區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中國移動集團北京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