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獲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獲 批!

近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獲批“肝臟移植與仿生製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著名肝膽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董家鴻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

圖爲董家鴻院士(左五)率隊

參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答辯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作爲科技創新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獲批過程嚴格遵循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規定程序,包括申報、答辯、專家評審、實地考察等環節。這一平臺的建立,旨在培養優秀創新人才,開展高水平科研活動,解決科技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貢獻力量。

實驗室採用“臨牀問題驅動型研究模式”和“健康產品導向型研發模式”,針對我國在肝臟移植研究領域的不足,依託團隊多年研究積澱,聚焦肝臟保存與修復領域,佈局新型高效肝臟器官保存液、智能化肝臟仿生灌注機械設備、體外肝臟灌注養護和評效體系、新型肝臟冷凍保存方法和新型生物人工肝臟等重點研發方向,攻關肝臟移植與仿生製造“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隊伍建設方面,除擁有傳統醫療機構的科研團隊外,還匯聚並注重引進具有複合知識背景、臨牀勝任能力和臨牀學者研究能力的“醫學+”複合型創新人才和臨牀轉化科學人才,組建了包括臨牀醫師、專業研究人員、工程師、實驗技術人員等在內的強大的科研團隊;組建了包括科研項目管理、臨牀試驗管理等在內的專業的行政團隊。

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明確,分爲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預計三年內建成涵蓋肝臟保存、體外修復和功能評估的整合式研發平臺,五年建成肝臟移植領域國內頂尖、高效產出、醫研企融合的創新藥械研發高地,十年建成國際領先的肝臟移植與仿生製造研發中心,成爲卓越醫工交叉創新轉化典範。

實驗室獲批,得益於醫院器官移植學科卓越的臨牀診療能力、日趨深入的研究工作和全院公共科研設施的條件保障。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是北京市首家獲得全實體器官移植資質的器官移植中心。學科帶頭人董家鴻院士原創提出精準外科理念和範式,推動肝臟移植跨越式發展達國際領先水平,自體肝臟移植技術處於國際領跑地位。團隊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我院先後獲批北京市人體器官獲取與移植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單位,北京市首批肝臟移植、腎臟移植醫師培訓基地,北京市首批臨牀研究聯合體器官移植牽頭醫院。醫院僅用6年時間建成了以肝臟移植領銜的特色發展的高水平器官移植中心。

爲全力推動器官移植臨牀醫學與清華大學頂尖優勢學科之間實現深層次、全方位的交叉融合,醫院經過嚴謹規劃與深入研討,於2022年發起成立了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依託醫院建設,精準錨定七大極具前瞻性與突破性的核心方向:臨牀移植學、移植生物學、移植腫瘤學、器官再生修復、器官仿生工程、組織工程、移植倫理與法治,全面佈局相關亞專業學科羣,爲醫院器官移植相關領域研究注入磅礴動力。

醫院同時承建清華大學校級實驗平臺——清華大學臨牀生物樣本資源中心,業已建成投入使用;成爲北京市第三批研究型病房建設示範單位;臨牀試驗機構目前有31個專業通過國家藥物臨牀試驗機構資格認證,46個專業獲得開展醫療器械臨牀試驗的資質,爲器官移植轉化醫學研究及仿生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來源: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