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全面實現清潔能源發電

5月20日至23日,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在京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大會召開的主題爲“數字化與科技創新塑造可持續未來”的主論壇上獲悉,北京依託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來,北京以年均1.5%的較低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5.2%的經濟增長。下一步,北京將強化數字產業與能源發展雙向奔赴,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

全市綠電使用量近三成

市發改委主任楊秀玲表示,北京大力推動燃煤替代,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斷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全市煤炭消費量從2012年的2180萬噸降至2024年的不到60萬噸,佔能源消費比重不足1%,成爲中國首個全面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同時,北京綠電使用比例持續提升,2024年全市用電量1389億千瓦時,其中綠電407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的29.3%。傳統供熱模式正在加快優化,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熱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

此外,天然氣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凸顯。2024年北京市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95億立方米,成爲全球天然氣消費第二大城市,佔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約三分之一,在發電供熱等關鍵領域承擔着重要的兜底保障功能。通過規模化擴大天然氣消費,有力促進了空氣質量改善,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65.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北京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譽爲“北京奇蹟”。

北京依託豐富的研發資源、雄厚的資金資源以及鏈接全球的創新資源,推動一批能源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能源科技企業快速成長。例如,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工程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華易氫元的高溫鹼性電解制氫技術、華商三優的充電樁自動化檢測流水線等獲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市燃氣集團研製的燃氣智能巡檢機器人,可自動完成對燃氣管道的泄漏檢測、閘井井蓋完整性識別等多項巡檢任務;國網北京電力應用大模型創新打造停電研判、智慧營業廳、智能防汛等12大主題場景,電網故障研判效率提高90%以上。

集成新技術發展新業態

在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方面,北京將強化數字產業與能源發展雙向奔赴。當前,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已走過4個年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提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楊秀玲介紹,北京正在加快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打造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一方面,北京將繼續爲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能源保障;另一方面,北京也將集成新一代通信、AI、物聯網等技術,大力發展“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業態。深化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能電網、智慧氣網和熱網,建成全領域、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統。統籌能源與碳排放,建設多能互補互通的能源互聯網和能源大數據平臺。

積極有序發展生物質燃氣

本市還將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

楊秀玲表示,從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角度,北京將着力加強節能、氫能、儲能等產業創新發展;依託北京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爲能源領域創新型技術的評價、融資、推廣和國際交流提供專業服務;發揮百億級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推動先進能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

從基礎設施的角度,北京將站在中長期角度上,全面謀劃“十五五”時期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路徑,按照“節能、增綠、減氣、少油、淨煤”的基本方向,全力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升能源基礎設施發展質量。北京也將繼續堅持天然氣的基礎保障能源定位,利用污泥、垃圾積極有序發展生物質燃氣。

文/本報記者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