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博弈:有項目賣出87億元,有項目去化不足3成

“今年上半年,市場明顯活躍起來了,在經歷了‘小陽春’後,也並未大幅回落,基本處於平穩狀態。”

“原先是成交淡季的6月,今年也有不錯的成績,資金較爲充足的置換客羣佔比提升。”

“我們項目平均一天來訪量有100多組,工作日一天也能賣出7~8套,週末需要排號看房。”

7月中旬,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與多位北京地產從業者交談時瞭解到,在“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下,202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產市場走出了上揚行情。

一組數據印證着他們的感受。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籤數據,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網籤量累計達90035套,同比增長20.4%,創下2022年以來同期新高。新房市場同樣表現亮眼,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5年上半年北京新房成交18563套,同比增長23.89%;成交金額1459.9億元,同比增長29.7%。

“2025年以來,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市場整體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修復態勢。”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從政策層面來看,去年9月30日北京出臺多項樓市新政,包括非京籍家庭在京納稅或社保年限放寬、下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等,顯著降低了購房成本,市場逐步得到修復。

不過,這份上揚的熱度並不均衡。有具有區位和價值優勢的樓盤在上半年銷售額破87億元,去化率超90%;也有樓盤在過去1年時間裡去化率不足30%,銷售額在數億元徘徊。

曹晶晶坦言,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分化更趨明顯,好城市及好房子項目繼續保持較好去化。對於北京來說,上半年樓市整體表現平穩,但不同項目也存在很大區別,“從各區新房市場來看,朝陽、昌平、海淀、順義、豐臺新房銷售面積均超過25萬平方米,是主力區域。從熱銷項目可以看到,區位配套較好的高品質改善樓盤去化較好。”

成交上揚背後

站在售樓處沙盤前,董女士終於簽下了心儀已久的改善型住宅認購書。就在一週前,她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附近的一居室以高出預期3%~5%的價格火速成交,一週時間完成“賣舊買新”的置換操作,成爲北京房地產市場流動性提升的鮮活註腳。

董女士已年逾六旬,她告訴記者,“賣掉的這套房子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屬於典型的‘老破小’。由於沒有電梯,家在4樓,隨着年齡越來越大,上下樓越來越費勁;加上住了30多年老房子,也想改善一下居住環境。於是,從去年中旬便下定決心置換,但是房子掛出近3個月後問詢者一直寥寥。”

“去年9月之後,看房人就多了起來,不過由於價格因素一直沒有達成協議。直到4月底,買家第一次來看房就決定買下,連價格都沒怎麼談,唯一的要求就是傢俱和家電一同打包出售。”董女士並沒有研究過樓市,但在她看來,購房人的快速決斷或許是北京房地產市場回暖的表現。

受此影響,賣房後的董女士選擇加快速購置新房,並同樣在第一次走進某新房樓盤後簽下了認購書。

這樣快速完成購房的案例在今年上半年的北京樓市並不罕見。一名北京市朝陽區的房產中介機構人士告訴記者,“不少老業主賣舊房就是爲了買新房來改善居住環境,所以一旦有人出手就會較快達成協議;不少剛需客戶則是判斷價格已經觸底,購買後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負擔而選擇此時買房。”

“通常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是成交高峰,之後會趨於回落。不過,今年二季度的成交情況卻較爲平穩。”上述房產中介機構人士向記者坦言,就我們區域而言,目前的購房客戶中,“90後”的剛需客戶佔比較大,看房效率也比較高,有不少看房兩天就決定購買的。

不少新盤銷售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市場明顯活躍了起來。

“僅‘五一’期間,龍湖·觀萃北京項目就銷售了28套,約1.54億元”“招商序開放5天有2000多組客戶到訪,5月4日正式啓動凍資,首日凍資已超過160組”“嘉華天珺5天累計吸引到訪客戶超500組,新增認購17套。”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從各月情況來看,北京3月出現“小陽春”行情,當月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長近5成,二季度房地產市場延續修復態勢,成交同比增長15%。二手房成交保持較高活躍度,5月以來市場熱度略有下降,但整體保持平穩,6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1.5萬套,相比去年同期微增1%。

樓市分化更趨明顯

成交量上揚背後,“以價換量”態勢也在持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4月~6月,北京二手房價格已連續3個月環比下跌,6月二手房價格同比去年同期下跌5.17%;5~6月,北京新房價格也連續2個月環比下跌,6月新房價格同比去年同期下跌4.1%。

在新房市場上,分化則更趨明顯。

根據公開數據,和樾望雲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87.33億元的成交金額和8.3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是2025年上半年北京樓市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的“雙冠軍”;和樾玉鳴、頤海澐頌項目也分別銷售了58.35億元和54.35億元。詳細來看,上述3個項目的定位都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高端樓盤。和樾望雲、和樾玉鳴的參考均價都在10萬元以上/平方米,頤海澐頌的參考均價也爲9.3萬元/平方米。

2025年上半年,存在爭議項目也不少。

北京市朝陽區某項目本該在5月底開盤,卻傳出了“由於認籌不足,延期開盤”的消息,到了6月,該項目開盤即官宣銷售了21億元,又被質疑真實網籤僅42套,銷售額應爲4.4億元,與宣傳不符。截至7月初,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的某項目開盤後千餘套房子只賣了個零頭,成交額3.25億元,爲了向“好房子”靠攏,該項目主動調整設計方案,又遭遇了退房;大興區的另一項目取證快9個月,項目累計網籤189套,去化率僅26.5%。

對此,曹晶晶表示,目前北京市場剛需普遍通過購買二手房解決居住問題,今年前5個月500萬元以下二手房成交佔比超6成。而新房產品則轉向滿足改善性需求,房企通過優質地塊獲取及產品力提升,實現與二手房的差異化競爭。上半年,北京分總價段新房成交來看,1000萬~2000萬元新房成交量保持較快增長,成交套數同比增長近9成,佔比從2024年的12%提升至約19%,高端改善需求繼續支撐新房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2月發佈了《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此後,各項目積極響應北京“好房子”政策對居住品質提升的號召,後續的新房項目因此備受購房者關注。

“客戶來到售樓處之後,會主動向置業顧問詢問得房率是多少。” 北京某商品房項目策劃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好房子”新規的出臺讓相關諮詢變得多了起來。

有意向購房者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好房子”新規出臺後,就開始關注此類新房,並着手置換。“我認爲,在新的標準下這類符合新規的房子居住會更舒適,得房率也會更高,未來的流通性也就會更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爲,新房成交分化更明顯,“好房子”的供應預期影響了新房的價格,成交量集中在少數熱點項目,部分郊區房源在春節後出現了明顯的價格調整。目前,北京市新房去化週期爲28.5個月,主要受遠郊高庫存板塊拖累,但核心區庫存緊張,如海淀區上半年供應超4000套,但仍供不應求。庫存高企區域如房山、密雲或通過降價等方式去化,價格承壓。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