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委: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啓新程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趙旭、袁佳睿)5月16日,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系列活動暨首都教育支援合作智慧平臺啓動儀式在首都師範大學舉行。

活動現場,京藏疆青蒙中學生足球賽、藝術周、科技夏令營等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系列活動正式啓動,將以此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北京還推出“首都教育支援合作智慧平臺”,爲受援地教育工作提供數智賦能。

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處處長範忠偉說,打造京藏疆青蒙中學生足球賽、藝術周、科技夏令營等,旨在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都教育支援合作智慧平臺則彙集了北京豐富成熟的線上優質資源,包括空中課堂、海淀區人工智能教育等,供全部受援地學生免費使用。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建立“市級統籌、區校聯動、高校參與、社會幫扶、網絡助推”的運行機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好教育援助組合拳。例如,北京累計選派1400餘名教育人才,在青海、內蒙古等地共打造40餘所引領當地教育發展示範學校;分層分類培訓受援地大中小幼職幹部教師20萬餘人次;組織1.8萬餘名疆藏青蒙等地學生來京遊學。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爲進一步提升教育援助的實效性,北京積極探索“融鑄式”教育協作的新模式,即在保持現有援助規模不變、力度不減的基礎上,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促提升,培育新型教育協作關係,正式提出“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這一新思路。

據悉,“融鑄式”教育協作的特徵爲:在發展動力上,由單向支援向雙向協同、由外部推動向內生驅動、由過度依賴向自立自強轉變;在援助形式上,由軟硬件投入向系統性構建、由局部幫扶向一體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幫扶成效上,由少數提高向整體提升,由個別學校、教師、學生受益向幫扶地區全覆蓋,由單純的學習、應試向民族情感交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