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打造一批特色就業服務站點

大學畢業生雙選會助力學子和崗位“雙向奔赴” 供圖/視覺中國

本市將把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爲重要抓手,着力促進首都高質量充分就業。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今年將啓動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就業公共服務下沉基層,打造一批有首都特點的、符合羣衆需求的就業服務站點,加快建設15分鐘就業服務圈。據統計,202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9.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4.1%,始終處於全國較低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社保覆蓋率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確保了北京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招聘會追求定製實現“靶向療效”

據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清旺介紹,202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9.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4.1%,牢牢守住了就業基本盤,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同時,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就業作爲重中之重,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項行動”,組織開展“訪企拓崗”活動,深入挖掘中小企業、城鄉社區就業潛力,2024年面向畢業生歸集發佈崗位10.2萬個。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傳統招聘會人崗匹配效率低的難題正在被創新模式破解,招聘會從追求大而全變成小而精,形成“靶向療效”。上週五,是順義區公服中心舉辦每週五固定招聘會的日子。北青報記者看到,25個展位中,招聘崗位都集中在家政、保潔、宿管等適合4050、學歷不高的失業人員。“本場招聘會的主題正是針對這些人羣量身定製,這是我們前期做足功課的結果。”順義區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公服中心主任王麗英介紹說,這種微型招聘會主打一個精準,每場招聘會都會先由各街鎮深入摸查未就業人員信息,對其求職崗位需求進行整理分析,再依據這些需求精準匹配崗位與企業,“這樣大大提高了供需匹配的精準度。以前招聘會的匹配成功率大概在30%左右,目前我們能夠提升到50%多。”

通州區的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其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聯動屬地高校就業指導部門開展深度調研,按學科專業類別精準劃分招聘場次,人力社保部門聯動區科委、經信局、中關村通州園管委等產業主管部門,已在北京物資學院等院校細分出“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商法語共”等主題專場招聘10場。最近的一場專場就走進了北京金融科技學院,招商證券、民生證券等16家對口企業,提供金融市場策劃、金融管理培訓生、金融理財顧問、資金數據分析師、私人財富規劃師等192個就業實習崗位,崗位匹配率較傳統招聘會提升45%。

織密15分鐘就業服務圈

北京加強首都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建設,提升就業服務質效。截至2024年,全市人力資源機構數量達4540家,營業收入達4140億元,均位居全國前列,成爲首都經濟平穩運行、民生持續改善的重要支撐。對於今年如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處長蔣天策指出,今年將啓動就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就業公共服務下沉基層,引導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重點羣體傾斜。同時,打造一批有首都特點的、符合羣衆需求的就業服務站點,織密15分鐘就業服務圈。

“得把這個肉皮凍放進去,咱灌湯包的精華就靠它了。”在順義區光明街道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內,一場中式麪點的培訓課正在開展,如何和餡、如何捏褶,培訓老師講得頗爲耐心,學員們學得靜心屏氣,“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感覺要找一份後廚的幫工工作有譜了。”家在附近的居民吳琦瑞說。而在另一場整理收納師的培訓課堂上,講師們正向學員講解整理收納中的“空間二八原則”。北青報記者看到,在這個400餘平方米的就業服務站內“五臟俱全”:就業和政策諮詢接待臺、閱覽區、直播間、多功能室等,可提供政策諮詢、心理支持、法律援助、技能培訓、召開招聘會等服務。

據王麗英介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是其從去年開始打造的基層就業服務站點,是最直接的方便居民“找崗位”的地方,“在服務站裡培訓後,能讓學員直接上自助機挑崗選崗,還會在站內舉辦小型招聘會,再加上培訓後日常就業追蹤,這些舉措都可以直接讓附近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對找工作難題‘對症下藥’。”據悉,截至目前,順義區已在光明街道、雙豐街道、仁和鎮等鎮街的村(居)委會、行業驛站、黨羣服務中心打造了24家就業服務站。

順義區家門口就業驛站運營方順宜人才總經理張立平表示,服務站已開展了多項技能培訓,包括視頻剪輯、直播帶貨、烘焙和收納師等,爲期兩天,專業的講師免費向居民“手把手”傳授技能。“這是一個基礎的培訓,如果學員在體驗後對此項技能感興趣,那麼他們可以自己再進行深入學習。”如整理收納師是“訂單式”培訓,基礎班學習結束後,講師將對學員進行考覈,符合條件的可加入團隊進行實習接單。“通過基礎班的學習,我們能篩選出動手能力強的學員做實習訂單。前期的實習單雖然沒有費用,但帶隊老師會在每一單過後對學員進行測評。幾單下來如果學員整體評價優秀,我們還會爲他們開設三天進階班。”培訓負責人樑靜說,完成進階學習並考覈達標後,可以正式進入團隊,擁有穩定收入。

越來越多的有着區域特點的就業服務站點在基層生根、開花,“建設一批就業服務站點,正是爲了織密北京15分鐘就業服務圈。”蔣天策說。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覆蓋

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到底包括哪些呢?蔣天策解釋說,下沉基層,包括服務資源、服務政策、服務手段等多方面,目的是讓有求職意願者能夠便捷迅速地獲取就業公共服務,更好地求職就業,“豐臺區公共就業示範服務基地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麼,這個示範基地到底什麼樣呢?北青報記者在這個全市首個公共就業示範服務基地看到,一層大廳外,招聘會正如火如荼開展;一層職業指導室內,專業的職業指導師正給學員們講授如何用STAR法則寫簡歷、面試時如何應對壓力提問等等;二樓的移動勞動能力鑑定空間內,外賣員小劉正帶着自己的就診材料等來此進行職業傷害鑑定;勞動權益護航站內,仲裁員爲新業態勞動者和企業進行糾紛調解,最大化保護勞動者和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創業指導室內,創業指導師爲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對一”創業指導,推動項目落地;十三層的職業技能學院正在開展的職業技能拓展培訓,爲勞動者提升崗位能力賦能。據瞭解,該基地於今年3月4日正式啓用。這個集招聘平臺、零工專區、職業指導、創業支持、技能實訓、勞動權益保障等功能於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生態綜合體,全方位覆蓋了勞動者職業發展全鏈條,正爲“豐宜樂業”新篇章寫下生動註腳。運行以來,累計開展“職場啓航特訓營”“新技賦能·職業技能拓展營”創業成果展示會等特色活動70餘場,600餘家企業參與,惠及1萬餘名勞動者。

蔣天策指出,今年還將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覆蓋,“過去,就業服務針對的城鎮多一些,下一步要讓農村有就業需求的求職者也能便捷獲取求職信息和就業服務,打造城鄉一體化、均等式的就業公共服務內容。”

文/本報記者解麗

·基層實踐·

“學子回家”啓程6萬崗位助就業

本報訊(記者張知依)昨天,2025“豐臺·學子回家”活動正式啓動,豐臺區現場發佈“基層治理實驗室”等56個面向青年學子的項目。據悉,今年豐臺將推出6.4萬個實習、見習及就業崗位,全面助力大學生順利就業。

如何讓青年才俊與城市建設雙向奔赴?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豐臺區制定發佈“豐才十條”等支持政策,進一步豐富和激活區域人才資源庫。今年,“豐澤計劃”人才工程優化升級,引入市場化評價機制,通過榮譽激勵與資金支持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強化人才發展支撐。

據瞭解,豐臺區全年將發佈1.2萬個實習見習崗位,5.2萬個招聘崗位,培養實訓人才不少於2.1萬名。打造“一張牀”“一間屋”“一套房”多元住房保障體系,讓青年學子落地即安家。豐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表示,今年“學子回家”將爲青年量身定製成長禮包,打造人才成長全鏈條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