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軌道交通設計時速提升至每小時120公里
昨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修訂後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標準》(DB11/T995-2025)(以下簡稱《標準》)。《標準》總章節由原26章增加至31章,將最高運行速度提高至每小時120公里,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879公里,日均客運量接近1000萬人次。此次《標準》明確,將全面提升本市軌道交通的人性化服務水平。其中,《標準》將最高運行速度由每小時100公里提升至每小時120公里,新增快慢車運行相關規定,提升軌道交通運行效率,其中快慢車運營線路快車速度效率不宜低於60%,慢車速度效率不宜低於40%。
服務方面,《標準》結合換乘客流量和通道長度對通道換乘的服務品質提出要求,提出自動步道設置標準,改善長距離換乘的感受,提高服務品質。此外,根據車站服務的客流規模和出行特點,《標準》提出,車站出入口宜採用差異化標準,降低非主要疏散口的寬度要求和服務設施類型,提高附屬設置靈活度。鼓勵出入口靈活設置,條件受限情況下可以採用窄扶梯或者電梯羣組,鼓勵出入口與過街通道結合設置。景觀要求高時,可以採用下沉式或者風道內置式冷卻塔等多種模式實現冷卻塔的消隱設計。
安全方面,《標準》細化了地下結構抗浮設計的內容,明確了地下抗浮穩定性驗算所採用的地下水位標高最低標準爲車站結構頂板頂標高,並提升抗浮設防安全性要求,使軌道交通地下結構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獲得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