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住建委:年內將持續推動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
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北京報道
4月9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北京市豐臺區住建委獲悉,作爲關係民生的重要事項,去年豐臺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數、投資額均居北京全市第一。
今年,區域內將繼續推動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工作,建成後可提供安置房約6500套。
城中村改造提速
隨着中國城鎮化率的提升,城市發展模式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城中村改造成爲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
近兩年,北京市豐臺區將城中村改造與城市更新作爲推動城鄉融合、提升城市品質的核心抓手,通過規模化改造、創新性路徑探索及產城聯動模式,展現出“破舊立新”的決心與智慧。
據豐臺區住建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可介紹,2024年,全區全面啓動的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覆蓋範圍達708公頃,總投資911億元,項目數與投資規模均居全市首位。
2025年,豐臺區將繼續推動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工作,實現花鄉中部組團黃土崗安置房、豐臺區城中村改造張儀村路西側安置房等7個區重點城中村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建成後可提供安置房約6500套。
此外,據許可透露,豐臺區還規劃了時村和右安門地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總佔地53.55公頃,改造戶數約1644戶,計劃總投資147億元。
記者瞭解到,豐臺區的城市更新絕非簡單的物理空間翻新,而是通過“城市更新+產業煥新”模式,賦予老舊區域新動能。
2024年,區域內城市更新實施項目94項,涵蓋城市更新五大類,涉及總投資133億元。探索“街企結對”合作模式,方莊區域綜合更新、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獲評“2024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實踐”。
據瞭解,“街企結對”模式不僅緩解財政壓力,更藉助企業技術、資金與運營優勢,提升更新效率與產業附加值。
2025年,豐臺區將繼續圍繞長辛店老鎮有機更新、大紅門數智產業大廈等項目實施。深化“街企結對”合作模式,推動方莊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實施成果項目落地,積極推動東高地街道、右安門街道全域更新,有序推進長辛店老鎮和宛平城片區更新。
穩定房地產市場
近兩年,隨着市場的深度調整,多地將穩定房地產市場作爲“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環節,通過增加有效供給、優化住房結構、強化品質引領等舉措,探索超大城市房地產市場“穩中有進”的發展模式。
記者瞭解到,豐臺區正在通過多維度發力築牢市場“壓艙石”。在供給方面,2024年,豐臺區通過加快土地供應節奏,推動西賢府、和頌九里等10個新拿地項目順利開工,瑞府、熙悅晴翠等9個項目交付入住,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17.5萬平方米。
2025年,豐臺區計劃開工的璞逸豐宜、中海麗金府等5個集中供地項目,將進一步強化河西、南中軸等新興片區的住房供給能力,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在營銷方式上,去年“城市煥新 宜居豐臺”2024年房博會成功舉辦,成爲激活市場活力的重要抓手。通過集中展示區域規劃、重點項目和優惠政策,豐臺區強化了“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形象,吸引潛在購房者與投資者關注。據瞭解,此類活動不僅促進短期交易,更通過信息透明化減少了市場恐慌情緒,穩定了長期預期。
此外,豐臺區明確提出推進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建設,將國家“雙碳”戰略與住房品質提升融合。據瞭解,區域內2025年計劃開工的建發金茂觀宸、中海麗澤叄號院等項目,將主打智慧社區、節能建材、無障礙設計等理念,從硬件設施到服務體系全面升級。
同時,豐臺區將保障性住房建設納入穩定市場的“基礎工程”。2024年區域內棚戶區改造完成搬遷1047戶,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109套、竣工4171套。其中,東鐵營、萬泉寺棚改項目經營性地塊入市成交額達173億元。
許可表示,今年豐臺區將聚焦八大產城融合生態圈,區住建委將加大建設協調力度,服務保障154個重大項目建設落地,加快推動園博園合生匯、萬泉寺棚改等民生關切項目。
據瞭解,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近年來,豐臺區陸續開通地鐵9號線、10號線、14號線、16號線、新機場線等多條線路。2024年1月18日,北京地鐵1號線支線正式開工,豐臺區段總長約17.1公里,設有8座車站。建成後將填補王佐、雲崗地區“零地鐵”的歷史空白,方便周邊近20萬居民出行。
目前,地鐵1號線支線已實現全線進場施工。據許可介紹,豐臺區還將圍繞各站點特色,統籌佈局北京(北宮)低空技術創新園、王佐新質產業園等一批產業節點、文旅節點和生態節點,佈局王佐龍湖天街、園博合生匯等產業、商業服務功能,推動河西地區實現“生態環境開發+產業創新培育+城市功能提升”一體化發展。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