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兩團隊論文在《自然》雜誌發佈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2月26日,北京大學何愛彬團隊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爲“胚胎譜系追蹤的基因組覆蓋單細胞組蛋白修飾”的文章。該研究開發了具有全基因組覆蓋度的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檢測新技術TACIT和CoTACIT,首次構建了小鼠胚胎植入前連續時間多維組蛋白修飾圖譜,建立了表觀細胞譜系樹。

該研究通過新技術整合繪製了小鼠從合子到囊胚發育過程中包含六種組蛋白修飾的時間分辨率的單細胞表觀譜系樹,揭示了胚胎內部細胞異質性產生以及第一次命運預決定的表觀機制,爲胚胎髮育與細胞命運調控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範式。

據瞭解,該研究不僅爲早期胚胎髮育機制提供了全新認知,相關研究思路還可拓展至人類疾病(如腫瘤異質性產生的表觀機制)和再生醫學領域。

同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孫慶豐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師範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何林教授課題組緊密合作,在《自然》雜誌發表以“石墨烯人造原子中的軌道雜化”爲題的文章,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實現了軌道雜化。

針對“原子構成物質的另一個關鍵過程——軌道雜化未曾被人造原子模擬出來”這一空白,孫慶豐教授組發展了人造原子中軌道雜化的理論,提出人造原子的各向異性勢可以讓其能量相近的不同軌道受限態之間發生雜化。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