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辛店大街成堆古舊條石缺乏保護

原標題:長辛店大街成堆古舊條石缺乏保護

接到反映後相關部門迅速行動 目前條石已用佈網等遮蓋

昨天下午,條石已被防塵網覆蓋

隨着4月30日長辛店國潮時尚街區亮相,長辛店這座千年古鎮煥然一新,街道上“清代石質路面”得以恢復,更讓公衆能近距離觸碰歷史。然而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在長辛店大街附近的渣土堆旁有不少古舊條石,它們被隨意堆放在露天處,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昨日(7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將此問題反映至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街道辦事處,下午記者回訪時,這些條石已被遮蓋起來。

位於豐臺區永定河畔的長辛店,是明清時期京西南的商貿重鎮,南北長約2.5公里的長辛店大街沿用至今。近日,北青報記者在長辛店大街北段看到,該路段正在施工,街道西側存放渣土的場地上,一塊塊青灰色條石堆積似小山,疑爲長辛店大街施工中出土的鋪路條石。在長辛店大街東側另一處存放渣土的場地,同樣有成堆的古舊條石,兩處總數量達上百塊。

從石材的色澤、斧鑿痕跡等判斷,這些條石是由人工雕鑿打磨而成,與長辛店大街上的清代條石形制雷同。北青報記者從中選取5塊條石測量,其長度在110釐米至180釐米不等,寬70釐米到80釐米,厚度在30釐米上下,體量也與長辛店大街上的清代條石相當。

通過觀看現場照片,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認爲,這些條石應爲花崗岩材質,由人工雕鑿而成,每塊重量在1000斤左右,其中有明顯的鋪地條石,不像是近現代的產物。“考慮到長辛店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建議相關部門能將這些條石文物收集起來、妥善保管,爲日後的研究、利用積累實物資料。”劉衛東說。

這些條石與渣土堆放在一起,會不會被當做建築垃圾清理掉?昨天上午,北青報記者以遊客身份將此問題反映至長辛店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辦公室,一位負責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表示,長辛店大街仍在施工,這些條石肯定會鋪回去,“施工方都已編號,原來在什麼位置還會放回去,現在只是暫時放在工地上。”該工作人員表示,她會與施工方溝通注意保護。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回訪現場看到,長辛店大街西側的條石堆已用防雨布和防塵網遮蓋。

據瞭解,2024年6月11日,長辛店大街改造提升工作啓動,在對曹家口至長辛店火車站前東側路口的路段施工時,發掘出一條清代石質道路。

根據北京市文物局發佈的信息,長辛店古道遺蹟南北長412米,殘寬0.85米至6.25米,由條石路面、條石路沿、墊土層、夯土層四部分組成。

其中,條石路面錯縫鋪就,路沿石豎向順路拼砌,共計出土條石874塊。初步判斷此石道爲清代官府監修,是皇家向西南出行的必經之路。該遺蹟是北京地區發現的爲數不多的、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道路遺存,對於研究北京地區古代路網布局、道路建築技法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不過爲了配合地下施工,2024年8月,相關部門啓動“長辛店大街道路遺蹟遷移工程”,對部分條石實施異地保存。爲此,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繪製了“遷移工程圖”,併爲條石編號、包裹氣泡膜。在存放過程中,每塊條石下還設有木拍子墊護,現場看上去井井有條。這一系列的保護措施,爲日後長辛店街區恢復“清代石質路面”奠定了基礎。

攝影/本報記者崔毅飛

(北京青年報)